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毀于“运动”

19.02.2014  18:06

  核心提示:而蒋氏的“新生活运动”,只专注于“新生活”,而没有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的变革,所以改变不了昙花一现结局。伴着卢沟桥的炮声,历时3年的“新生活运动”随风飘散。之后,“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社会道德与国民习性“涛声依旧”。由此看来,不懂“运动”的彼得大帝是幸运的,而懂“运动”的蒋介石却是不幸的。

  本文摘自《文史天地》2008年第5期作者:孙存准 原题为:“新生活运动”毀于“运动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举行的扩大总理纪念周上,做了题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讲演,宣布“新生活运动”就从这一天开始。

  于是,这场被蒋介石称作“精神方面的重大战争”的“新生活运动”浓墨重彩地在神州大地“闪亮登场”。它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标准,以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为目标。这一运动甫一开张,可谓规模宏大,可谓声势浩荡,可谓雷厉风行。蒋自任“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会长,继《新生活运动之要义》后,又接连发表了《新生活运动之中心准则》、《力行新生活运动》等演说,并编成《言论集》广为印发。还责令国民党中宣部大量编印《新生活运动纲要》、《新生活运动精义》、《新生活运动章则》等小册子。从而把“新生活运动”推向全国。而深受美国文化熏陶和浸淫的宋美龄出任妇女委员会指导长后,为了使国人在生活习惯和精神上“脱胎换骨”,不再让西方人“看不起我们”,她把推广“新生活运动”当作其政治事业来经营,开会、撰文、宣传、演讲、督导和接受国内外媒体访问,忙得不可开交。

  按理说,“新生活运动”试图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人手,以达到重整道德、改变社会风气的目的,其出发点不能说不正确,其用意不可谓不好。但蒋氏夫妇错就错在将其作为“运动”来运作,患上了一种国人的常见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情结:欠缺什么就“运动”什么,认为只要“运动”一开,就可立竿见影。于是乎,“新生活”先以“运动”形式开张,又以“运动”形式宣传,接着以“运动”形式铺开,最后以“运动”形式收摊—轰轰烈烈地开启,急风暴雨地推进,悄无声息地落幕。

  我想,蒋介石是应该知道俄国的彼得大帝及其搞的“欧化”改革的。与“新生活运动”相比,彼得大帝的改革也是从倡导新生活开始的,譬如剪掉长胡子,脱掉长袍改穿西装,这是相同的地方。但完全不同的是,彼得大帝在剪胡子、穿西装的同时,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的改革之后,不仅俄罗斯人的生活“欧化”了,而且国家由贫弱步入强盛。而蒋氏的“新生活运动”,只专注于“新生活”,而没有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的变革,所以改变不了昙花一现结局。伴着卢沟桥的炮声,历时3年的“新生活运动”随风飘散。之后,“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社会道德与国民习性“涛声依旧”。由此看来,不懂“运动”的彼得大帝是幸运的,而懂“运动”的蒋介石却是不幸的。

  此事已过去70余年,如今旧事重提,只是希望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