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选择迁台最大原因:李宗仁再三逼其出国

16.09.2015  16:12

  美国特使经济合作总署署长保罗·霍夫曼,蒋介石,李宗仁和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坐在沙发上。(资料图)

  本文摘自《1949大撤退》,(台湾)林桶法 著,九州出版社,2011.1

  蒋自引退后,除出游宁波外,极少离开故乡活动。四月二十二日,杭州会谈是其参加第一次的公开活动,杭州会谈隔天,国民党军撤离南京,再一日太原不保,局势日趋严重;四月二十三日,南京弃守;二十四日,蒋介石命令蒋经国准备船舰,蒋经国及其幕僚都不知目的地,本来猜是去基隆或厦门,蒋命俞济时将军准备一切,俞派副侍卫长俞滨东将行李运至象山港登舰;二十五日,抵太康军舰,由舰长黎玉玺陪侍检阅舰上官兵,蒋始告知此行的目的是上海。此时,中共已渡江,上海岌岌可危,但蒋冒险前往,抵上海后随即接见徐堪、顾祝同、周至柔、桂永清、郭忏、汤恩伯、毛人凤、陈大庆、石觉、谷正纲、陈良等人,听取报告并指示方略,巡视上海市街。二十七日,抵上海复兴岛,驻于复兴岛之浚浦局行邸;二十八日起,先后接见桂永清、徐永昌、林蔚、顾祝同、汤恩伯、丁治盘、罗泽闿、郭忏、陈大庆、毛人凤、马纪壮、王克俊、吴仲直、阙和骞等,后召集上海市长陈良及社会贤达刘鸿生、杜月笙,指示如何配合军事安定民心。

  由于蒋觉得复兴岛离市区太远,对于前来谒见请示的人员不便,命蒋经国到市区准备住所,蒋经国向蒋报告:“时局已经这样严重和紧张,市区内危险万分,怎么还可以搬进市区去住?”蒋严厉地回答:“危险!你知道,我难道不知道。”蒋经国只好照办,五月二日,驻市内金神父路励志社,在此期间,蒋每天接见党政军要员在数十人以上,并召集黄埔学生训话:“成败在此一举,我们必须用全力来应付危难。

  五月七日,下午乘江静轮离沪往舟山群岛,经普陀,还特意带蒋经国登上普陀山,专访普济寺。面对寺内供奉的果如和尚塑像焚香祷拜。果如和尚是溪口雪窦寺主持,蒋母王太夫人皈依佛教,即拜其为师。蒋介石幼年亦常在果如和尚面前聆听教诲。蒋介石嘱咐普济寺主持将果如和尚的塑像、生前照片及遗墨好生保存,期望来年能再来祭拜。当时蒋很重视舟山群岛,舟山的任务是作为上海撤退的中间站。陈诚秉持蒋的意旨,坚持加强舟山防御工事。

  五月十七日,蒋与经国搭飞机从定海到马公,其后蒋于十九日到闽省见朱一民(绍良),事后本拟再飞上海,但因飞机机件及其他考虑,转往嘉义短暂停留,再回澎湖。二十二日,陈诚、俞鸿钧、蒋鼎文到马公与蒋会晤;二十六日,蒋自马公飞台湾冈山转高雄寿山,据说当时之所以不直飞台北,可能是安全上的考虑;六月二十一日,蒋从高雄到达桃园转至大溪,其后至台北草山(阳明山),在这段期间除应邀至菲律宾及韩国访问外,先后进出大陆,其中以重庆及广州二市停留的时间较久,离乡到台湾后到一九四九年底,蒋又多次进出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