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时蒲扇到空调纳凉 盘点今昔消暑方法大不同

02.08.2014  18:17

  对于消暑,有人怀念旧时那些消暑饮食,包括西瓜、冰棍、凉豆腐,而今,在南昌悄然流行着热茶消暑;旧时的南昌人喜欢穿夏布,料子透气性好,而今夏日南昌的街头,无袖、短裙各领风骚,省去了长衣长裤的束缚;旧时的南昌人一把蒲扇加藤椅,而今是很多人坐在安静的西餐厅点上一杯咖啡……

   变化①

  旧时:消暑讲究清凉饮食

  南昌的夏天,街头巷尾,老南昌人总能听到叫卖冰镇西瓜的声音。大热天里吃上一块冰西瓜,无疑是一种享受。

  除了西瓜,盛夏的老南昌城里,街头常有人拉着一个装着四个轴承的棒冰箱穿街而行,边走边叫:“红豆冰棒三分一根”,每当熟悉的声音从街口传来,都能吸引孩子们拿着零花钱飞奔而来。

  除了冰棍,老南昌人的消暑饮食还有凉稀饭、大碗茶、绿豆汤、银耳莲子汤,黑色白色的凉豆腐更是被南昌人亲切地称为“栗子豆腐”。

  如今:兴起喝热茶消暑

  南昌的茶馆,自唐始,已有千载的历史。当时的茶铺每天上午八时左右开门,一会儿便有三三两两的茶客提着鸟笼或两手空空逍遥而来。如今南昌的茶楼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纯粹喝茶赏茶艺的、打牌的、兼做餐饮的什么都有。

  此外,功夫茶也在南昌流行开来。不管多热,水必须烧到100摄氏度,烧开的水往瓷壶一沏,热腾腾的茶水从茶壶中倒入茶碗,细细品上一口,一碗茶就喝了下去。

  夏天怎么喝,南昌人也有学问,要边吹边喝。不少生意人谈事,在办公室布置好茶具,吹着空调,品着热茶,消暑谈事。

   变化②

  旧时:夏天喜欢穿夏布

  避暑,除了吃,还有穿。

  早在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就在《上大蒙笼》提到一种产自江西的独特布料——夏布。

  在南昌,自古以来就有夏季穿夏布的习惯,人们喜欢选择透气性、散热性较好的夏布制作衣裳和蚊帐。夏布易洗易干,透气通风,穿着凉爽舒适。至于夏布服装的式样,则偏于单调保守,基本就是男装大脚裤,女装为齐膝裤子和不露肩上衣。老南昌人习惯到户外纳凉,男人夏天一条大脚裤或平角裤,上身打着赤膊,这也让“赤膊罗汉”的称呼成为笑谈。

  如今:穿得少才凉快

  现在,夏天穿着繁多,走在南昌街头,很难通过肉眼观察路人身上穿的是什么布料,但最为直观的就是,街头的美女们穿的大多是短裙短裤,而上身又以无袖或短袖为主。

   变化③

  旧时:八一广场人挤人

  老南昌人都习惯晚上去户外纳凉。八一广场以前有几块大草坪,夜幕降临后,许多市民纷纷自带或租用凉席,铺在草地上,和朋友和家人席地而坐,聊天乘凉,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一些不愿出门的人,则提着井水把家门口的地面浇一遍,搬出竹床,摆一排纳凉。

  如今:秋水广场成首选

  虽然现在八一广场的夏夜,出来纳凉的市民依然很多。但自从南昌先后建成了青山湖的湖滨公园、红谷滩的秋水广场以及许多社区的休闲广场之后,市民的选择便多了起来。

  因为秋水广场位于赣江边,又有著名的音乐喷泉,所以每晚都吸引约万余名市民前来纳凉。游玩的市民,有的自带戏水工具在江边玩耍,有的手摇蒲扇乘凉,有的在美食街吃着美食享受一天炙烤过后的清凉。秋水广场的音乐喷泉响起时,更是人山人海。

   变化④

  旧时:摇把蒲扇就很凉爽

  仲夏时节,手持一柄扇子,轻轻摇动,凉风习习。这早已成为人们心中深深定格的一幕夏日图景。

  除了常见的折扇、鹅毛扇,蒲扇更是老南昌人的夏日必备品。南昌有“端午送扇”的乡俗,端午节之后,天气渐渐炎热,已出嫁的女儿要给父母送自己亲手做的扇子,以表孝心。小户人家一般送蒲扇、油纸扇,富裕人家送鹅毛扇,书香门第送折扇,并且题字,附送扇套。

  如今:吹电扇不如开空调

  现在,蒲扇不多见,各种塑料扇满街摇。但扇子再好,还得自己出力出汗地扇动。虽然之后有了电风扇,但酷热的南昌夏天,电风扇吹过来的风,都是热的。

  所以,高楼大厦里,到处都听得见嗡嗡作响的空调声。空调成了当下南昌人避暑的最佳选择。

   变化⑤

  旧时:窝在家里少出门

  一栋小洋楼,最好四面通透,大树遮挡住,即便夏天,只要没有剧烈运动,窝在家里少出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避暑办法。

  而居住在平楼里的市民,会特意在房屋墙壁上种上爬墙虎,物理方法降温。

  如今:流行上山去避暑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子女已经成家立业、没有生活负担的老人,开始选择上山避暑。而这种方式也成为不少南昌人孝敬老人的一种选择。

  除了梅岭,庐山也是不少老人避暑的胜地。不少来自南昌的老人说,他们几乎每年都会被儿女送到山上来避暑,多是租住民居。他们只要带几件换洗衣物就可以了,房内,床、电视机、煤气灶、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闲暇就在凉爽的山间散步,确实很舒服。

  江南都市报 记者陈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