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蓝:别让“不专业”去粉饰政府采购疏漏

13.10.2015  11:21

  广州市各区政府机构今年要用公费购买什么东西?买得合不合理?公众可首次从各区属单位的预算报告管窥一二。今年,广州市财政局首次要求市直部门公开政府采购预算,并要求市内各区属单位参照执行;除了要求公开采购预算总额,还需列表说明要采购的物件或项目名称、数量和金额,采购项目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等。(10月12日《新快报》)

  政府采购不是充面子、耍大牌的手段,更应该的是通过政府采购遏制浪费和腐败现象,但是近年来“天价”采购已经成了政府采购的“私人定制”,不仅浪费了纳税人的钱,更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形象,这种折射出的采购“疏漏”要引起警惕和反思。

  政府采购预算清单是一面镜子,能从中照出诸多问题,比如采购人员的“不专业”、采购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缺少考核评价机制、权力的使用任性等,但是更多的还是反映政府缺乏对纳税人的负责态度。

  政府采购公开后发现了其中的“天价”问题,在舆论和大众的压力之下,工作人员“不专业”成了最好的托词,但是这真的是“不专业”的错儿?从根本上说政府采购上的“疏漏”不是只存在采购过程这一环节,从财务预算开始到审核的这个过程中,难道就没有发现“天价”的不合理之处?还是本来就是奔着“要得多,得的多”的目的而去的呢?

  “不专业”就能成为政府采购“疏漏”的遮羞布?其实这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钱姓“”,而采购主体始终把“”和“”分的太多清楚,因此在“”的问题上就没有一点省钱的意识,其实这也是一种不作为,是责任心的严重匮乏。

  “天价”政府采购预算不能让“不专业”背黑锅,要正视其不正、不实的工作作风,更要建立监督问责机制,对敷衍民事的行为进行问责,要知道怠慢民意、愚弄民意、忽视民意只会砸了政府的采购的招牌,损害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