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博:打破“铁饭碗”须防制度软肋

01.07.2014  12:27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天实施。(6月30日《广州日报》)

  该条例最大的转变是,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终身制,建立包括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进一步搞活用人制度。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在体制机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打破“铁饭碗”具有深远的意义。取消终身制,可以消除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温床,让原先躺在岗位上消极工作的人员从此不敢再怠慢,避免了人浮于世的现象,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像这样没有随随便便可以干一辈子的工作,随时都有打包走人的风险,起到了警醒的效果,当然是明智之举。然而,伴随着“铁饭碗”的打破,一些深层次方面的问题也不可忽视,而且有的必须尽快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是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作为法人,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建立人事关系,确立了双方平等人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工作人员可以自主应聘,按聘用合同履行职责、享有待遇。有专家指出,条例只作出原则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然而,一些误读的存在,说明有些人对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改革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这既需要认识上的循序渐进,更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

  二是解决打破“铁饭碗”后“宽进难出”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虽然在聘用制层面上明确了要实现人员能进能出,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还是无法真正实现,“单位人”还是难以变成“社会人”。打破“铁饭碗”实行聘用制后,对于部分想辞职的人员,由于某种原因没有交社保,所以不敢走人,只能赖着等退休,这样无论是当事人,还是用人单位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三是尽快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问题是人人都关心的问题。对于“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等问题,条例并没有给出可操作性的规定。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难题是从哪里找钱,养老金制度有3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3个环节首先是要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因此,改制容易,但必须建立相关的养老保险制度必不可少。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切不可“摸着石头过河”,否则伤害的不仅是群众的切身利益,还有政府的公信力。

  事业单位聘用制大幕已经全面开启。如何消除制度推行过程中的死角,让合同管理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作用,这将考量相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执行力,也必将关系到事业单位所有人员的福利待遇和“老有所养”等方面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