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博:舆论质疑是误会,果真如此?

23.06.2014  11:37

  河口3年前投2.7亿元建成的文化长廊近日花3亿多拆除一事引起高度关注,舆论质疑这一建一拆之间纳税人近6个亿就打了水漂。21日,河口县人民政府发言人、河口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建雄就此事回应称,这种说法是误会,财政资金并未被浪费。(6月22日中国网)

  首先,舆论质疑河口一建一拆之间纳税人近6个亿打了水漂一事反应公众对合理使用纳税人的钱的重视。一是舆论监督纳税人钱的使用情况,这是合乎情理。政府理应在公众监督下,合理使用纳税人的钱,避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和贪污腐败。二是河口耗费巨资兴建文化长廊,短短三年时间便又花巨资拆除,巨额工程如此短命,疑点重重,实属不正常现象。

  其次,河口官方回应舆论质疑缺乏科学依据,难以令人信服。

  理由一:即使当初建造时的2.7亿元是招商引资,那么招商引资的资金就能够浪费?虽然招商引资不是财政资金,也不是纳税人的钱,但商家的钱也应该合理运用,使商家投资发挥利益最大化,从而既让商家获利,也让当地经济受益,这样才能从招商引资中实现互利互惠,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招商引资的最终目的。

  理由二:政府花3亿元财政资金从开发商那里赎回来,声称开发商为河口人民做出了贡献,请问这贡献是什么?仅仅是只按当初建设时的实际投入补偿而未按现行市场价,“政府就拣了便宜”,这就是所称的贡献?从物价上涨的因素考虑,要花费巨资,听起来似乎有道理。然而,这是典型的避重就轻。试问原先建设时投入的2.7亿若不是浪费又是什么?对于拆除文化长廊需投入3亿元,除开省、州两级拨款外,该县大约要承担2亿元的负担。这笔费用,比该县2013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还要多出2000万元。对于一个如此财力的县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是贡献还是负担,不言而喻。

  理由三:反驳舆论质疑的例子与文化长廊一建一拆之间,缺乏本质上的共性,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举例中指出,全国各地不少工厂被关闭、高炉被炸掉,而这些工厂和高炉绝大多数是几十年前建成的,使用周期较长,且与如今的发展形势不匹配。而文化长廊建成仅三年,三年后该县的产业结构就需要优化?经济需要转型吗?如果不是折腾,那么这“观念之战”也未免来得太突然了。

  理由四:官方回应缺乏对当初决策性失误责任追究的公开说明。由于前期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且文化长廊项目没有公示征求民意,导致一提出便遭到多名官员反对,但在“主要领导”力主下,“经过政府特批”排难而上,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报备审批和建设。这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主要领导一意孤行,是官僚主义体现。因此,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好好查一查当初负责文化长廊工程建设的相关领导干部,看看是否存在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

  各级政府应该本着“执政为民”的理念,按照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原则,切实将民生工程建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过硬工程”和“放心工程”,避免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苦了百姓,坏了环境,毁了文物,费了资金,从而助长了贪腐之风,丧失了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