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子花又开 盼老天关照再现花海

28.10.2015  10:29

  尽管10月26日晚下了一场雨,但鄱阳湖的水位仍在快速下降,6、7月份湖水浩渺的景致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青草和鲜艳的蓼子花。

  10月27日的鄱阳湖,与丰水期相比“”了一大圈。鄱阳湖水文局业务科工作人员介绍,当天,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为1130平方公里,星子站水位11.15米,与历史同期相当。

  今年,我省降雨过程较2014年同期偏多,受台风“杜鹃”影响,汛期推迟至10月2日8时结束。今年,鄱阳湖“最胖”时和10月27日相比,面积相差2430平方公里。监测显示,6月24日,鄱阳湖出现今年以来最高水位——19.47米,水体面积3560平方公里。

  低水位给当地带来的影响较大。鄱阳湖航运受到影响,只有主航道可以通行大吨位船只。

  而连续10多天的阳光之后,都昌县大沔池及印山附近的鄱阳湖滩出现了蓼子花海草原,蓼子花丛中分布着一条条弯曲的细水流,绿色、红色、水色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记者注意到,许多游客近日前往当地拍照露营,暖阳下尽享花之芬芳。

  湿地上绽放蓼子花对气候条件要求相当高,一定要有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还要有适合的水位,三者缺一不可。

  “今年蓼子花比往年提前了几天开放。”鄱阳湖水文局专家告诉记者,每年11月,湖水退去后,蓼子花就会快速生长,开出紫色的花朵。往往是小面积出现,未必能形成规模。不过,在2013年,都昌县多处湿地上形成延绵数公里的紫色花海,成为摄影爱好者和婚纱摄影的热门目的地。该人士称,这是因为当年干旱少雨持续时间长,再加上持续充足的光照,蓼子花迅速进入花期。2014年11月,本应是蓼子花竞相绽放的时节,但鄱阳湖水位一直维持在12米以上,远远高于往年同期平均水位,蓼子花不具备生长空间。即便是入冬后,鄱阳湖水位退至11米以下,湿地、滩涂逐渐裸露,但又遭遇几场雨水,蓼子花无法形成花海。

  “如果没有连续阴雨天气,接下来姑塘镇等水域湖滩,也将有成片的蓼子花绽放。”水文专家说,鄱阳湖的大片蓼子花海一般集中在都昌县城周边,以及永修的吴城、新建的南矶山、余干的康山大堤、鄱阳湖湿地公园等地。如果天气变好,气温适宜的话,蓼子花会快速生长,到12月中旬才彻底凋谢。

  据介绍,蓼子花季节性很强、异常娇嫩,每次降雨后,蓼子花海便会消失。水文专家称,鄱阳湖蓼子花还未到大面积盛开期,要想再现2013年的花海景观,还要看阳光、气温和水位是否适合。

  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