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蔬菜怎样产生的? 江西宜春蔬菜基地调查

17.03.2014  09:40

  蔬菜生产基地离市场有多远?如今,宜春中心城区——袁州区的市民发现蔬菜生产基地就在眼前——两家大型超市蔬果区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蔬菜生产基地的实时画面。“这是我们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企超信息对接’,让消费者知道放心菜是怎么种出来的。”袁州区委农工部副部长苏新海对记者说。 

  在蔬菜市场“直播”生产过程,社会反响如何?对管好农产品安全有无良效?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让市民监督蔬菜生产过程

  1月22日早上,记者来到青龙超市,通过电子屏幕看到,东升公司、绿龙公司的蔬菜大棚、净菜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区域的镜头实时滚动。“基地的自然环境咋样,地里的菜长得咋样,工人怎么生产的,我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前来买菜的宜春市民赵大妈肯定远程视频监控的做法。 

  然而,大多数市民对这个新玩意儿保持着“冷静”。在国光超市、青龙超市的东升蔬菜专柜前,买菜的人并不多。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这些专柜的蔬菜品种只有10多种,而且价格也更高一些,感觉不划算。 

  “同样一种蔬菜,许多消费者会选择便宜的,而把它的安全性放在其次,这是一种消费习惯。”绿龙公司总经理杨晓东说,也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公司才与袁州区委农工部共同推出远程视频监控项目。 

  去年,袁州区采取政企合作的方式,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承建商支持一点”的办法,由宜春移动公司具体承建蔬菜生产基地远程视频监控项目。至今,已在东升公司、绿龙公司安装摄像头近20个。

   从源头上把住规模生产安全

  在大型超市对蔬菜生产基地“现场直播”,是不是一个噱头?袁州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肯定地说,按照袁州区蔬菜生产的现状来说,采取这种远程视频监控模式,对于蔬菜安全监管和提高市民食品安全意识来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宜春中心城区的“菜篮子”长期靠外来菜充实,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几年来宜春市、袁州区大力发展现代蔬菜生产基地。目前,袁州区共有蔬菜基地34个。其中,已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基地16个,共91个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认证。如今,中心城区的蔬菜自给率达到68%以上。

  “从这个自给率来看,只要把住了本地上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的源头,就能把住蔬菜食品安全的主要源头。”苏新海说。今后,这种做法还将推广至其他蔬菜生产基地,视频监控项目还要进入更多的超市以及农贸市场。这样,既能促进蔬菜基地从源头上把好安全生产关,又能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了解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培养全社会的农产品安全意识。

  规模化生产有利于源头的监控。记者了解到,袁州区要求中心城区的蔬菜基地必须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这方面主要加强了农业投入品监管;推广了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市区成立了检测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加快了基地无公害申报,建立生产、销售台账。

  “我们每个月都要抽检3至4家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对农药残留进行快检。”袁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人周芬说。 

  不管是采取远程视频监控,还是采用绿色生产标准,或是强化农产品检测,都是为了“餐桌上的安全”。袁州区委农工部副部长易汉和说,要从大农业出发,从有利于群众的生活出发,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这样,“放心菜”才能完全融入大市场。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 胡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