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蔬菜滞销40斤菜难换一碗面 菜贱伤农如何破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眼下,又到了芹菜、生菜、菠菜等时令蔬菜成熟的季节,但在河南某地,菜农种植的大量蔬菜遭遇滞销,就算用非常低的价钱甩卖,也卖不完手头的蔬菜。有的菜农抱怨说,他的生菜每斤只能卖两毛钱,40斤生菜还换不了一碗8块钱的普通河南烩面。无奈之下,菜农只好将蔬菜犁进地里或弃置路边。
低迷的市场成交价格,让不少种植蔬菜的农民家庭遭遇重创。昨天,记者走访了河南商丘、安阳等地,对当地的蔬菜种植以及价格进行了详细了解。
候保全是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刘楼乡的蔬菜种植大户, 5个塑料大棚里种满了生菜、芹菜和茼蒿,绿油油长势喜人。这两天蔬菜陆续采收上市,可当他满怀希望的来到农贸市场,一打听价钱心里顿时凉了一半。
候保全:菜价便宜的很,这儿2、3毛,就按一块钱一斤吧,一斤错6、7毛,10斤错5、6块,一辆车拉2、3百斤菜,少卖多少钱吧。
侯保全告诉记者,去年种生菜,每亩地能赚3000多元,今年每亩却要倒赔2000多元。商丘市310农贸市场是豫鲁苏皖交界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记者看到几乎每一家摊位上都堆满了菠菜、生菜等时令蔬菜,但价格和销量都不好。
侯保全:今年天气热,生长的快,你种的下来了,我种的也下来了,都集中上市了,啥东西一多就便宜,价钱不是多理想,这就是一茬一茬赶的。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瓦岗乡农民贾长兵,也被类似的问题困扰过。
贾长兵:像那豆角、四季豆,刚下来的时候都一般都是在两块多一斤,在旺季的时候,像产量高的时候,最低可以降到六毛到八毛,工人摘一斤还得两三毛呢,你卖吧就可惜。
据了解,本轮蔬菜价格大跳水,是由于农产品市场供给量过高,从而导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过低。供给越多农民的损失也越惨重。那为什么会出现供过于求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大小年效应在作怪。也就是说:去年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那么下一年农民种的蔬菜过多,菜价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在河南,价格跌到谷底的蔬菜价格,着实让菜农伤心不已。但在山东、天津等地,价格蹿上天的生姜,却让当地市民十分头疼。据媒体报道,天津、济南等地的菜市场,生姜零售价已经突破20块钱一斤,有的甚至达到了30块钱一斤,远远贵过猪肉。有网友调侃说,生姜贵过肉,喝姜汤比喝肉汤更高端大气。
蔬菜市场经常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菜贵了,市民受不了;菜贱了,农民受不了。“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让种菜的农民和买菜的市民都很受伤。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蔬菜价格起伏不定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蔬菜本身鲜活易腐烂的属性,以及蔬菜集中上市的销售特点。
戴中久:我们常说的蔬菜“卖难买贵”现象,这个好像是一个怪圈,这么多年来一直很难破解。实际上呢,农产品因为它是鲜活的,易腐易烂,而且它的生产期比较集中,特别是像一些大陆货,比如菠菜啊,芹菜啊,或者是现在的像生姜啊大蒜啊,它都是集中上市,保存期很短,如果一旦不在短时间内及时地销售的话,就容易产生卖难问题。
“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是经济学供需关系理论中的经典案例,而在这表面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小生产难以适应大市场矛盾。而要解决这种矛盾,戴中久认为产销对接,疏通产销渠道才是根本。
戴中久:还是一个产销对接怎么样更加完善,能否及时地根据大陆蔬菜的这种生长特点,来及时地进行产销对接,疏通产销渠道,把收获期跟供应的渠道能够对接起来。我觉得这个是解决的最根本的办法。
如才能破解“菜贱伤农”的问题呢?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认为,蔬菜的生产、经营也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农作物都入了保险,同时加强对多个市场主体的调控,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保障机制。
宋向清:发达国家的政府对参与农作物保险的保险公司都有保费补贴,从而让这些保险公司乐于参与农作物保险。建议成立专业蔬菜公司,菜农可以拿土地入股或者出资入股,专业蔬菜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显然要比单个菜农高得多。
除此之外,宋向清还表示,农业部门和商务部门的服务也要相应做到位。
宋向清:如果提供的这项服务到位了,菜农的损失就会减少。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提高效率尽快落实,如果不认真落实,菜贱伤农的事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发生。(记者 王逸群 丁飞 记者 党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