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整治天价红包 更要权力阳光

07.02.2014  12:47

  春节送红包,本来是图个吉利、皆大欢喜的事儿,但记者采访发现,很多送礼人表示,拎着大包小包去领导家,不但会被拒之门外,还会被埋怨不懂事,而给领导干部的孩子发红包,就成了新的送礼突破口。这个春节,如何给领导孩子送红包成了不少人心里的一个“疙瘩”。(2月5日 新华网)

  春节送红包,本是传统习俗,蕴涵着“晚辈能够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的美好期望。然而,在“实权领导还得意思”的定式思维之下,部分单位和个人开始变着法的“投石问路”,红包就是他们屡试不爽的送礼“神器”。于是,我们看到以“关心下一代”的名义,打着“买文具、零花钱”的幌子,送到领导案头的,却是明显超出礼尚往来“数量级”的红包。甚至,有人以领导孩子小升初为“由头”送出5000元的红包,以领导孩子出国为“引子”以机票的名义送出1万的“天价”红包。

  飞向部分领导子女的天价红包,虽然打着传统习俗的幌子,却明显超出“礼尚往来”的范畴。其背后蕴藏的还是拉关系、套近乎、求升迁、搞通融的利益诉求。试想,如果无所图谋谁会如此“出血”,甚至炒出2000元的起步价。事实上,送天价红包其实质还是以传统为幌子,进行赤裸裸的贿赂。否则,就不会出现普调人家孩子200到500红包,而领导孩子却至少2000起步的天壤之别。

  从叫停节日中的歪风,到明令禁送土特产。在中央一系列节日禁令的保护之下,如今广大领导干部可以轻松的用规定两个字,把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期冀“增进感情”、“寻求庇护”的登门拜访者拒之门外,甚至斥责其不懂事,也不用担心“伤面子”的问题。没有一波波的“礼事”所扰,广大干部可以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下,和家人在一起轻轻松松的过一次春节。但遗憾的是部分领导不但没有把天价红包拒之于千里之外,反而开门笑纳之。

  以“绑架”传统的形式,进行红包贿赂。表面看是因为在人情社会的现实语境之下,部分人挖空心思的和领导“碰瓷”、拉关系。然而,其本质无非还是出于对权力的敬畏,害怕“礼不到关系就会断”,甚至是过年不意思,秋后被算账。于是,出现了“普调公务员可以置之不理,而实权领导还得意思”的现象。

  因此,要管住飞向领导孩子口袋的红包贿赂,首要之义就要把红包列入禁令的管辖之下。只有制度的刚性,才能管住那些试图浑水摸鱼的官员。对于那些收受大额红包的官员应等同受贿,用法律和制度的制裁之锤,让他们不想收、不敢收、不能收受“大额”红包。从长远看,还是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剪断束缚市场无形的手,让企业不送礼也能办成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剪除大额红包的滋生土壤,真正让节日回归风清气正,让红包回归压岁之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