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日本强掳中国 赴日劳工档案汇编》出版首发

18.09.2014  19:08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李正穹实习记者康佳)9月1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汇编》出版首发暨座谈会在抗战馆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同举办。

  1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汇编》出版首发暨座谈会举行。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正穹 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汇编》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也是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全书六十册,计三万余页。原文件系日本方面组织编写,记录语言为日文。第一至五十四册为曾役使中国劳工的日本各事业场(亦称事业所、作业场、作业所等)所撰写的报告书及其附属材料等;第五十五至六十册为日本外务省编写的《华人劳务者就劳情况调查报告书》(简称《外务省报告书》),以及中国人殉难者名録共同编制执行委员会所编的《强掳中国人事件报告书》(全四编)。原档由日本政府及企业单方面编写,文中有意歪曲或掩盖日方强掳、奴役及虐杀中国劳工的历史事实,需要读者在阅读数据的过程中加以辨别。中国赴日劳工档案作为劳工史研究领域的原始文献,即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是揭露日本奴役中国劳工罪行的最直接证据,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部分原件。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正穹 摄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为弥补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采取"以战养战"的政策,1943年至1945年,在中国占领区先后强征了4万余名中国劳工赴日本35家企业的135个作业场所从事无偿繁重的非人苦役。侵华日军强征和日本企业奴役中国劳工,手段极其残酷,欺压极其残暴,造成众多中国劳工死伤。据日方资料统计,仅在日本死亡人数达6830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柳条湖炸毁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长期以来,抗战馆一直致力收集日本奴役中国劳工档案资料,并于2001年举办了《劳工血泪》专题展览。日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名誉会长陈焜旺先生珍藏了部分中国劳工档案资料,并希望捐赠给相关机构做研究和展览使用。陈焜旺先生最终选择了抗战馆,认为抗战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华民族抗战的纪念馆,将所珍藏的档案捐给抗战馆永久保存,一是方便相关学者研究,二是能够发挥这批珍贵史料的教育作用。

  2013年9月18日,抗战馆首次公布了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罪行珍贵档案,并于今年4月在官网公布34282位强掳中国赴日劳工名录。劳工档案首次公开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有的观众写下留言表示强烈支持,有的观众打来电话询问具体情况,并希望将这些档案资料编印成书。

  在座谈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出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汇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珍贵的劳工档案用铁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当年强掳中国劳工的罪行,要让国人都要铭记这段历史,大力弘扬中国人民为追求和平正义、捍卫民族独立自由而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播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耀中强调,要加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充分认清具有的伟大意义;加强抗战历史的研究,还原历史真相;加强抗战历史的传播,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真相和伟大贡献。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耀中、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梁爱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贾贵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步平、天津花冈劳工纪念馆馆长高增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蓉、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宋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居之芬、河北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何天义、北京中国中日关系学会秘书长徐启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卞修跃、劳工家属张恩龙、日本中国赴日劳工研究专家老田裕美等出席了会议并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