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 江西开放提速

17.03.2014  19:16

   嘉宾名片

  王水平  江西莲花县人,研究生学历,现任江西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研究和管理工作,著有《江西工业崛起方略》等。曾任江西省昌九工业走廊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江西省发改委工业处处长、投资处处长,江西省对口支援四川省小金县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江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等职务。

  特约主持人名片

  陈东有  1952年冬生于南昌市,祖籍江西丰城。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初中毕业下放农场劳动,1984年本科和1990年硕士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厦门大学史学博士。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主要从事文学史、社会经济史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带来新机遇

   江西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实施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新形势下全面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陈东有:去年9月,习近平同志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构想,这是一种主动的、开拓性的国际合作思维,也是有利于我国更好发展的重大战略。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亮点。重返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的大趋势,是保护国家利益、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伟大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请您谈谈,“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江西来说有什么重大机遇。

  王水平: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分别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尼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对“一带一路”作了部署。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密切欧亚各国经济联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繁荣地区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打造一个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新活力的经济带,是一项加深区域经济融合、造福沿途人民的大事业和新创举,符合中国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共同利益。

  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我认为,这是我国全方位扩大开放和经济政治外交的一个重要转型:由融入式、渐进式扩大开放转为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主导型扩大开放,从被动地接受一些国际经济关系规则转为主动布局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和格局,是以经济外交促进政治互信,以经贸往来带动基础设施、社会建设、文化交流等全方位合作的创新。从国内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然相对落后,西部地区主要依靠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难以加快发展,向西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既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升级版,更是统筹东部、中部、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升级版。从国际上来看,“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与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基础,经济结构又有比较强的互补性,可以在能源、资源、设备、技术、劳动力等方面强化合作,培育我国对外开放新优势,重建历史上中国与世界贸易的辉煌。据了解,目前东盟国家、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印度等中国的邻国,都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给予了积极回应,希望能够与“一带一路”建设相衔接,这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蕴涵的巨大发展机遇和潜力。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将给江西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必将形成政策、人才、资本、项目建设等优势集聚。江西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实施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新形势下全面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加速江西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尽快争取建设开通向南、向西高速铁路,加快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推进赣东北向东开放,深化赣南苏区与海西经济区、珠江三角洲融合对接,进一步畅通江西向东南出海通道和向西南开放通道;二是有利于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江西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扩大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包括推进江西自贸区的申报建设;三是有利于推动江西企业走出去,发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资源勘探开发、传统制造业优势走出去,推进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四是有利于江西参与东部和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强江西与东部、西部地区产业对接,促进投资贸易和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合作。

  江西特产是“一带一路”主要贸易货物

   自隋唐以来,景德镇的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大宗的商品,江西的茶叶、夏布、茧丝,均是“一带一路”的主要贸易货物,“China”发音昌南,又译“陶瓷”,即源自今日之景德镇。

  陈东有:3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和省商务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您在发布会上表示,江西要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并提出江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自宋代以后的对外贸易中,江西是重要的外贸内腹地区,江西商品具有重要地位,江右商帮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当时对外贸易三大商品是瓷器、丝绸、茶叶,江西有其二。那么,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江西与两个“丝绸之路”,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王水平:我们提出“江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可能有些网友持有异议,但这并不矛盾,起点并不是唯一性和排他性的。无论是古陆上丝绸之路还是古海上丝绸之路,其内涵都不仅仅是一条交通通道,不能简单理解为是骆驼行走和轮船行驶的路线,其核心是贸易交往通道,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西文化交流通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五通”经济带,也是从多元角度来打造区域合作共同体。我们也正是从贸易和文化的角度,来探寻江西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的江西作为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大通道,曾经创造过贸易大省、经济强省的千年辉煌,特别是元明清时期,运河-长江-赣江-北江-珠江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南北通道。前不久,省商务厅专门组织省直有关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召开了一次“江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专题研讨会”,许多专家学者也都认为,自隋唐以来,景德镇的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大宗的商品,江西的茶叶、夏布、茧丝,均是“一带一路”的主要贸易货物,“China”发音昌南,又译“陶瓷”,即源自今日之景德镇,可以说江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来看,瓷器是古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商品,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占有较大比重。土耳其托普卡帕宫收藏的瓷器达一万多件,是世界上关于中国古代瓷器收藏数量最大、品质最佳的博物馆之一,所藏元代青花瓷器就有40件,不仅数量多,质量精,而且来源可靠,科学价值极高。说到拍卖场上动辄过亿元的元青花,大家都能联想到景德镇,它代表了千年瓷都的艺术水准。和西方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大多是掠夺而来的不同,托普卡帕宫的馆藏瓷器,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贸易而来的,证实了江西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此外,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新疆伊犁地区,在1976年出土了元代的青花碗和青花瓷片。这些馆藏文物和考古资料都有力地说明了瓷器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商品以及江西在丝绸之路贸易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再来看海上丝绸之路。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代之兴起。到了宋元时期,瓷器贸易通道转为以海上运输为主,瓷器占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商品一半以上,海上丝绸之路也因此称为海上陶瓷之路。陶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据专家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货船的装载量大,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上万件瓷器,运输成本也相对低廉;二是瓷器易碎,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靠骆驼运输,沿途的破碎损耗比较大;三是瓷器比较重,相比茶叶、丝绸等商品,有利于增加海船的仓重,避免海上风浪。

  近年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东亚朝鲜、韩国、日本,到东南亚、南亚,再到西非、东非以及埃及的福斯特遗址等古代海港城市,有70多处的考古发现都出土了由唐宋到元明各代的中国古瓷。特别是“南海一号”沉船上,大量出现的景德镇青白瓷,向世人再次证明了景德镇当之无愧为世界瓷都,也有力地证明了江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基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不少学者建议,“海上丝绸之路”更名为“海上陶瓷之路”,这既符合历史尊重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让“丝绸”和“陶瓷”这两张中国名片一陆一海齐放光彩。

  当然,江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商务主管部门来说,我们的重点不是去研究历史,考证起点。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和尊重江西千年贸易辉煌的历史,借力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努力探索和开拓新时期下江西全面扩大开放,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的路径和举措。

  我省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江西有独特优势和基础。江西要积极争取、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好这一国家发展战略,推进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江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陈东有:全国“两会”上,有许多省市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议要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据了解,河南、山西、山东、湖北等省在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一带一路”都有阐述;湖北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召开座谈会进行研究,提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今年年初山东省专门赴京汇报,希望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云南省委书记也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头堡和门户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省市的关注,并将之纳入各自的发展规划中。从历史和地理位置来看,江西是连接“一带一路”的枢纽。那么,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基础和优势?下一步有何考虑?

  王水平:每一次国家重要战略的出台实施,都必然伴随着一次重要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所以各省市区就更加积极主动争取有利地位和更大机遇。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江西有独特优势和基础。江西是全国唯一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西经济区三个最活跃经济区的省份,是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和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省贸易的主要通道。2013年,我省同东盟有贸易往来的企业达1397家,双边贸易额达62.92亿美元,东盟已经成为江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主要外资来源地和对外投资地区。加上江西已有49个原中央苏区县区执行或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而言,江西具有良好的基础。因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江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提出明确要求,江西要积极争取、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好这一国家发展战略,推进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江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月28日,江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全面扩大开放”的发展战略,再一次将发展升级的聚焦点放在扩大开放上,在全省吹响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号角。江西必须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

  一是积极争取纳入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总体设计和框架方案。全国“两会”期间,省政府领导专程赴商务部汇报对接,请求支持。商务部表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一个由我国倡导、沿途国家“共建”的重大战略,目前重点是在与沿途各国家和地区形成共识和谋划布局阶段,对国内的产业规划、合作领域、通道建设和重大项目在下一步也将启动。我们也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目前没有具体明确哪些省市区作为规划区域。江西要提前谋划,找准定位,突出特色,积极争取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纳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

  二是抓紧开展江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专题研究。正如您刚才介绍到的,许多省市都已经在行动,江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增强,在这方面研究不能落伍。3月10日,省商务厅成立了“一带一路”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我们将继续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研究,提出江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口岸通关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储备一批重大合作项目。

  三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我省与东盟、中亚等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往来的优势,积极引导我省企业抢抓东盟、中亚等贸易市场,组织赴上述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类贸易展会,扩大我省与东盟、中亚等的贸易份额。支持鼓励省内有条件的企业赴东盟、中亚等地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参与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拓宽对外援助渠道,进一步密切双方的经贸往来。联合景德镇市政府举办“重走海上陶瓷之路”系列活动,促进江西产品扩大国内外贸易。

  四是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江西地方航空事业发展,积极开通我省飞往东盟、中亚的国际航班。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探索开辟我省利用长江借道重庆到欧亚大陆桥的贸易通道,密切我省与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合作。

  机遇不是普降甘霖,只会给有进取的省,只会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提出江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具体举措、重大项目,积极做好与有关部委和省市区沟通对接,促进江西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升级,为江西新一轮全面扩大开放集智聚力,破浪前行。

  陈东有:您讲得好,谢谢!据我所知,省内有的地区、有的行业、有些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并展开了实际行动。这是一个好事。抓机遇,赶早不赶晚,重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