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当 新创业】千年夏布的不老传奇

14.09.2015  08:55

【出交易现场讨价还价音响,压混】
我是新余台记者丁锐。
每逢农历三、六、九,是分宜县双林镇赶集的日子,这里至今还延续着天亮前完成苎麻交易的传统。分宜麻商鄢菊生夫妻俩和往常一样,凌晨3点半就起床赶往双林集镇,和众多麻商一起收购各家各户送来的麻纱。
织麻是双林镇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人会做。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一匹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从双林调走的夏布。双林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软如罗娟、平如水镜”,1915年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记者跟随鄢菊生在双林镇各村走了走,随处都能看到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坐在屋檐下搓纱线,一缕缕的苎麻纤维在她们手中变成一根根纱线。67岁的孙桃英老人半个月织了三斤麻纱,以每斤26元的价格卖给了鄢菊生。
【一天就织的了二三两。】
鄢菊生把收购来的纱线带回自己的工厂里,经过十多道工序织成“夏布”。
【(苎麻加工)机器不能代替,就是要手工,好多专家来研究麻布能不能用机器做,工业化发展,它就是不行。】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颜色单一,手工工序繁杂的夏布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线,双林镇的夏布产业急剧萎缩。
以邱星海为代表的一批夏布传承人不甘心千年产业就此没落,他创办了国内第一家集苎麻、苎纱、漂染、成衣、床上用品于一体的夏布深加工企业,率先研发出微生物脱胶技术批量为苎麻脱胶,脱完胶的苎麻纤维比头发丝还细,与棉花混纺后形成的高档麻棉纱线,每吨比市场上的其他产品价格每吨要高2000元。这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列入了国家星火计划成果转化项目。董事长邱新海:
【我们这几年突破了这种古老的产业,完全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随着夏布生产规模的日益壮大,夏绣、夏画、夏书等相关的艺术品也随之蓬勃发展。江西渝州绣坊公司艺术总监、新余夏布绣博物馆馆长张小红是夏布绣的传承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夏布绣已入选全国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我们将这种面料的艺术、和我们的艺术刺绣结合在一起,它就是一个创新,提升了夏布的艺术价值,创出了一个从传承到创新的一个独特的风格】
新余学院专门还设立了大学生夏绣班,推广传承夏布艺术,培养高层次夏布刺绣技能人才。目前新余市共有麻纺企业320家,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麻纺产业链。全市年加工夏布60万匹,年生产夏布床上用品100万件,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90%以上出口到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夏布绣艺术品被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收藏。

【记者手记】
在分宜双林镇,随处可见村民在空地上绞纱、牵条、刷浆,缕缕阳光从树叶间洒落下来,给丝丝白纱晕染上金色的光芒。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夏布将传统文化、人文智慧和现代理念织为一体,一台台有着百年历史的织布机“吱吱呀呀”地响着,吟唱着千年夏布不老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