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行政审批大瘦身 依旧还有“马拉松”项目
7月2日,记者获悉,南昌市人大财经委对该市审批效能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发现,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高。不过仍然存在建设类项目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建设类项目审批从拿地后至开工需6至10个月,有的甚至1~2年。
现状建设项目审批有时长达1~2年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南昌市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市级审批事项保留248项(含省垂管部门31项),精简率49.3%,是中部省会城市中最少的之一;行政审批事项单项平均办理时限由以往的8.8个工作日压缩至如今的4.86个工作日,压缩率为44.77%,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高。
南昌市人大财经委调研发现,一般情况下,建设类项目审批从拿地后至开工需6至10个月时间,有的甚至1~2年,耗时很长。建设类项目审批“时限长”、“办事难”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此外,还存在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不够彻底等问题。有少数单位为保住自身的审批权力,存在“小权进、大权不进”,将重要的服务项目、关键的办事环节,仍放在本单位办理,两头受理,无形中增加企业、群众的办事环节和成本。
原因利益博弈造成反复多耗时长
经调研发现,由于建设类项目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并未分离,导致由于技术审查周期长、时间慢,从而影响行政审批时效和效率。
南昌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邓九藩也认为,一是部分涉及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没有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处于“体外循环”,审批时限难以保证。而现有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流程也没有全面理顺。
从外部原因来看,大多数建设单位不熟悉项目审批流程,“不会走流程”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走弯路、材料报审折腾多,费时长。而涉审批的中介机构基本处于宏观管理失控的状态,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时限无法控制,实际上企业客商等大部分人认为的行政审批时间长绝大多数时间主要是耗费在中介机构的各类评估评价上。此外,建设单位与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存在直接的利益博弈,造成反复多,耗时长。
建议行政审批要与技术审查相分离
邓九藩认为,解决建设类项目办事难问题,重点是对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进行再造,将全部审批流程分为立项、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5个阶段,实行“一家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审批机制。
南昌市人大财经委建议,在今后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应该制定并逐步推行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的机制,行政审批由审批部门承担,技术审查委托相关的中介机构负责。“这既调动了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性,又有利于相关部门中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技术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达到行政审批提速增效的目的。”
同时,建立监管机制,出台涉审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明确中介服务工作时限,建立项目中介服务实时跟踪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对涉审中介机构诚信和不良行为进行管控。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陈文秀实习生余幸华夏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