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科学家郑永春:中国太空探索的路还很遥远

17.12.2015  11:19

  编注:12月6日,在中科院“SELF格致论道”公益讲坛2015年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行星科学家郑永春围绕人类探索太空的话题,发表了精彩演讲,本文为演讲内容实录。  

  

  最近热映的电影《火星救援》将人们的视线引入未来的太空世界,虽然是科幻片,但是里面的很多情节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预示了人类未来走向深空的情形。如今,每一次太空探索的成本至少几十亿人民币,几十亿美金,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走向深空?这么多天体我们要去哪里?  

  这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这颗悬浮在太空中蔚蓝色的星球,承载着所有的悲欢喜乐,家庭、工作、生活、房子、车子,乃至战争、爱情都是在这颗星球上展开的。如果说这颗星球碰到危机,所有的这一切将无所依存。  

   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是如此渺小

  太阳系从太阳往外一共八颗行星,地球只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太阳性还有无数的小天体,慧星、小行星、矮行星、还有巨行星木星、卫星,大量的天体,这些天体里面我们人类将去往何处?

  

  四个类地行星:水星、火星、金星、地球,其中地球是最大的。

  

  但是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比起来,地球很小,只是木星大小的1284分之一。  

  跟太阳——这颗星系唯一的恒星比起来,其他行星全部加起来不到太阳质量的0.1%,太阳系99.9%的质量集中在太阳上面。   

  太阳系已经很大了,而把银河系请进来就会看到更惊奇的场景,在银河系中,太阳是一颗远离银河系中心、质量中等的中年恒星,它释放出来的能量也是中等。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上千亿颗,人类甚至不知道所在的银河系是什么结构。

  从宇宙的角度看,已经找不到地球在哪里了,因为地球和人类都是如此渺小和卑微。  

   清醒认识人类在地球的命运

  地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大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不时撞到地球,带来灭顶之灾。太阳系里的月球、火星、金星表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撞击坑。地球也不例外,目前已经确认的撞击坑有176个,但是真正的撞击坑肯定不止这么多。大部分撞击坑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为什么中国没有?因为中华文明太过古老,经历了太多沧海桑田,所以大部分记录没有了。  

  科学家发现一颗小小的塑料球,就可以把坚硬实心铝板撞击成几十公分大坑,所以这样的撞击威力是巨大的。6500万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在墨西哥湾,漫天的尘土遮蔽了整个地球,地球瞬时降温成了一个雪球,90%的生物在那次撞击事件里面灭绝了,这样的事情并不遥远。在1908年,一颗小行星撞击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几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瞬间消失,1992年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撞击木星的时候,一颗彗星分裂出20多个碎片,每一块碎片在木星上形成的伤疤可以装得下整个地球,如果任何一块碎片落在地球上,人类肯定会面临灭顶之灾。  

  除此之外,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爆发、地球磁极反转等重大天文灾难也会将人类和所有生物推向灭绝的边缘。

  

   在太空探索出“新世界

  500多年前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500年之后这一片新大陆,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太阳系探索也正是如此,科学家要不断发现更高更远的“新世界”。

  最近,新视野号探测器飞到冥王星,展示了“爱心”的场景。太阳系发现“新大陆”所产生的意义,并不亚于500年前发现新大陆的意义,未来人类将从地球出发先登陆月球,在月球驻留,登陆火星并在火星驻留。  

  今年九月,火星上发现液态水,科学家同时发现火星大气非常浓密,曾经有可能孕育出生命,未来人类登陆火星不是梦想,火星救援场景不是科幻,是不远的现实,人类将沿着探索火星、登陆火星、改造火星和火星移民的脉络逐步前进。因为火星是整个太阳系最像地球的行星,选择去火星不是因为火星很美好,而是为人类可能遇到的灭顶之灾寻找一个避险的场所。  

   太空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人类50年来太空探索所有的航空器的任务,一共200多次,飞遍了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已经到达月球140多次,去火星和金星45次43次,而中国才去了月球——离得最近的一个天体,所以中国太空探索的路还很遥远。

  八大行星中最远的一颗离太阳有几十个天文单位,四五十亿公里,今年7月份人类最快航天器——新视野号时速达到7.5万公里,飞了10年才刚刚飞到冥王星,而太阳系的半径是15万亿公里,以最快的航天器来飞还需要三万年的时间。

  在中科院SELF公益讲坛2015年度大会上,郑永春这样总结道:勇于探索的心永远年轻,敢于挑战的人永远自信。太空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梦想和激情。人类历史才两百万年,中国文明史才五千年,就已经拥有向外界展示信息沟通能力的历史,太阳系地球上永续10万年是我们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