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台湾:桃园乡镇的人文味道(图)
走进台湾桃园乡镇,总会遇到不少让人感动的普通人,他们怀抱“不知其可不可为而为之”的梦想,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默默耕耘。他们的选择与作为,自有激励人心的力量。如果不是他们,生活会少很多精彩,桃园的乡镇也不可能平添这一股人文味道。
木器行里的“大千世界”
早上的桃园大溪老街显得格外的安静,不过位于和平街的“大易木雕工作室”却已经宾客盈门,面对着一件件精湛的木雕艺术作品,木雕师傅陈柏融与客人分享着他的创作心得。
拜河运之赐,大溪曾是台湾地区制造中国传统木器的重地,神桌、太师椅因做工精巧,雕刻精美誉满岛内外。当时镇上从事木器打造的人数,约有数百之众。在这样的背景下,17岁那年,陈柏融拜林清达为师,学习传统木雕工艺。3年多后,陈柏融又跟另一位老师学了一年的手艺。在自感已经掌握了木雕艺术窍门之后,陈柏融自立门户,从事狮座、神桌、佛像等雕刻工作。然而,世易时移,荣景不再,随着河运的没落,进口木器的冲击,随着台湾经济社会的变迁,兴盛多时的大溪木器逐渐从绚烂走向落寞。
在经历了一番摧折之后,陈柏融改走艺术创作路线。1997年,陈柏融成立“大易木雕工作室”,逐渐转型追求现代木雕的创作艺术,并在岛内木雕艺术大赛中屡创佳绩。生于斯,长于斯,陈柏融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作品充满着童趣与对生命独到的见解。如今,他已经成为台湾知名的木雕工艺大师,他的大易木雕工作室也被评鉴为“台湾工艺之家”。
陈柏融的作品多以荷花、牵牛花、丝瓜、蜻蜓、青蛙、螃蟹等田野动植物为主题。陈柏融表示,丝瓜的生命力很强,除了产量惊人外,老了的丝瓜还可以当丝瓜布用,丝瓜藤可取丝瓜水,枯干了的枝叶藤蔓还可堆肥。最值得一提的是,无须人们的照料,第二年,在适当的节候,丝瓜会自动抽出新芽,展开新生命,一代传一代。陈柏融从丝瓜体悟大自然的神妙,“师法自然”成了他创作的取向。
谈起对未来的设想,他表示,很希望在大溪成立一个艺术村,让早年离开雕刻的师傅重新归队,让传统的技艺传承下去。
农田中央的“个体书店”
把书店开在乡间野外,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台湾桃园县平镇,记者就见到了这么一家,木造书店挨着农田,看着没有违和感,反而别有风致。
这家“晴耕雨读小书院”通体由原木打造,面积超过300平方米,门前有宽阔的草坪,在个体书店里算是相当豪华。不过,开在农田与两条车路之间,周遭聚落寥寥,给人以时光倒流、回到旧时书院之感。
进到店里,柜台、书架、桌椅一应家具都是木制,精心搭配的饰品、绿色植物和柔和灯光营造出温馨气氛。店里一半地方陈列图书,一半用来喝咖啡饮品。一头还有小舞台,可作演讲、讲座使用。
店主是一对年轻夫妇,文质彬彬,笑容透着腼腆。几个月前,他们的书店才刚刚开张。老板娘洪毓穗是身材娇小的80后,这家书店源于她的梦想。3年前她与担任工程师的先生度蜜月,环岛逛“个体书店”,两人从台湾头逛到台湾尾,把各家独立书店的特色都记在心上,旅行结束,公婆看到他们满车子的书,惊讶问道:“你们不是去度蜜月吗?”
洪毓穗在台中工作多年,开书店的梦想在她脑海中从没有淡化。有一次在工作疲惫之余,看到广告中“晴耕雨读”四个字,唤起她心头的渴望,也成了今天店名的缘起。她结婚生子、辞掉工作北上后,一直思考人生的下一步。先生鼓励她圆梦,“不要等,就算做不起来,也值得尝试。”
台湾当局的文化政策帮了他们一把。他们把书店的方案提交给文化部门,获得了50万元新台币的资助。之后,他们租下这座已废弃多年的木屋,重新装修整理,自己当木工做书架。老板娘说,在整修准备开书店的过程中,左邻右舍纷纷前来打探,问:“又可以唱歌了吗?”原来书店前身是一家卡拉OK店,没想到,包厢也能变书店!
能不能回本?这个问题似乎不在店主优先考虑之列。店里卖的书都是洪毓穗自己喜欢的类型:美食、健康、亲子、园艺、儿童文学等,符合独立书店的小众化路线。价格和台湾网络书店差不多,八五折左右。开张以来赚了多少钱?夫妇俩只说幸好人来的并不少,除了附近的居民,还有开车经过的顾客,以及在网络上看到他们开店日志的网友。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