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条“禁补令”能否治理有偿补课三大“重灾区”?

09.07.2015  12:43
原标题:六条“禁补令”能否治理有偿补课三大“重灾区”?

日前,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提出中小学有偿补课六条禁令。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规定再次重申,但禁令所提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的已形成违规利益链,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重灾区一:透露招生政策赚外快

一边是禁令,一边却是如火如荼的招生。上周末,上海某星级宾馆内,一家培训机构举办了一场免费的“市重点高中招生咨询会”,宣传标语里写着“揭秘自主招生要求”,现场一个约200人的报告厅挤满初中生和家长,几名“名校教师”依次分析了几所重点高中最新的自主招生形势,现场还举行了模拟笔试与数学公开课。

据了解,这些“名校教师”来自上海多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此外还有了解招生情况的教职人员和区级教研专家。期间不少家长现场咨询中考政策和考试情况,以及该培训机构推出的暑期培训班。一名工作人员坦言,所谓咨询会就是招生宣讲会,咨询会上的专家就是培训班的老师。

教育部的六条禁令中包括: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等等。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遵民归纳说,中小学校和教师在校内外组织和参与有偿补课,或提供政策信息等都是不允许的,包括家教、培训班、学校大课等等。

现场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此类培训班是“政策高地”,能让家长和学生多知道或早知道学校招生偏好和出题思路。

除了在培训机构“走穴”赚钱外,有的老师还自立门户,专门从事升学指导,一般都是高中教师从事初升高,初中教师从事小升初。

上海上宝中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私下小范围地开设“小五班”,招收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般分三期上课,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小升初时获得了该初中的自主招生面试机会。“现在中学逐渐自主招生,老师掌握着本校的命题风格和难度,这就是升学班的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