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莫忘滋阴润燥

09.12.2015  21:33

  气色不好、手足冰凉、皮肤干燥、头晕怕冷……这些症状,可能都是贫血、气血不足的表现。冬季的主气是寒,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得这些症状在冬季常表现得更为明显。

  北方冬春之际,气候干燥,气血损耗大,进补的一个重点是补血滋阴。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来说,更当注意补血滋阴润燥。中医认为,人体应阴阳平衡,这种平衡如果被打破,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当体内阴血不足,相对的阳气就会凸显亢旺,人就会出现一系列身体上的反应,如皮肤干燥、口渴口干、鼻子干,腰酸腿软。阴虚、血虚的人还容易失眠。中医认为,阳入于阴人才能睡着。但阳入于阴是有条件的,即阴阳平衡,阴分、阴液不足,就吸纳不了阳气,导致阳气只能在外徘徊,人就会失眠。如果你有上述这些表现,且从舌象上看舌头偏红,没有舌苔或者舌苔很少,那么十有八九是偏阴虚的体质。

  北方冬季,干燥多风,人体内的水分容易丢失,再加上有的人吃得过于油腻、辛辣,很容易内积燥热、肺燥咳嗽,这也会加重气血不足症状。这时,需要特别注意润燥,注意居室内的空气湿度。在饮食上,注意不要贪食辛辣,并做到营养均衡。有的人不吃主食和肉蛋类,而是用水果、蔬菜以及酸奶来当正餐,这不科学。不应盲目食用高档营养品。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可以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有益于补铁。在食材选择上,可以适量多吃一些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舌,鸭肫、海蜇、虾米、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和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发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大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

  长时间承受精神压力,较多熬夜加班,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随着时令的变化,天气越来越寒冷,自然界日渐苍凉萧条,很多人的情绪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悲观情绪。北方冬季,如果运动少、晒太阳少,就更容易出现悲观情绪,这都会加重气血不足之症。因此,要适量运动,特别是户外活动,可放松身心,增强体质,活血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