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莫用“有色眼镜”看铁路新规

11.06.2015  10:41

      近日,铁道部颁布火车票改签新政,乘客到站目的地能改签,原票开车前48小时以上可变更到站。此举赢得点赞声一片,网友认为更加便利了,也呼吁更进一步的实施“开车当日可改签”政策。(6月10日中国新闻网)
      火车票改签服务主要是针对车次或者乘车时间的变更,在新政策未推出前,行程变更的旅客要经过窗口退票再改签的程序重新踏上另一段旅途。新举措减少了这些繁琐的程序,只需在开车前48小时~15天期间内使用“变更到站”的车票改签服务即可。收费方式也比较人性化,合理化,新车票票价高于原车票的,补收差额;新车票票价低于原车票的,退还差额,对差额部分核收退票费并执行现行退票费标准。
      此举措不仅方便了旅客,也有效遏制了黄牛党的囤票行为,具有较高的含金量,这点毋庸置疑。可是网友们依旧习惯性的对铁老大进行吐槽、指责。有人说铁老大将便民举措细水长流,是在求点击、赚点赞;有人说“变更到站”为“黄牛党”降低了炒票风险,普通人买票更加雪上加霜;有人说改来改去的新规,让购票成为一项技术活,靠拼智商,玩技术来购票实在不妥;也有人认为,高铁和地铁没多大区别,坐高铁应该像坐地铁一样便利……网友们各抒己见,众所纷纭。
      其实,这些说法缺乏事实依据,根本站不住脚。去年下半年至今,铁路接连出台一系列便民举措,这是付出辛勤汗水的结晶,是坚持不懈努力的成绩。铁路部门只要绞尽脑汁想出任何让旅客受益的良策,便迫不及待推出,其目的就是让旅客能尽快享受到这项福利,让百姓的旅途更加顺畅。笔者认为,挤牙膏,赚点赞这些歪理邪说纯属无稽之谈。
      对于“变更到站”为“黄牛党”降低了炒票风险这种说法,相信大家都不能认同。此前的提前60天放票、开车前15天以上退票不收退票费的措施使得少数囤票者在临近开车48小时前,将囤积未出手车票改签为距开车15天以上其他列车票,然后办理退票,不仅逃避了囤票成本,而且占用了客票资源,也影响了其他旅客正常购票。新规实行后,旅客改变出行计划无需在黄牛党中购票车票,只需在窗口变更新的到站即可,黄牛党的囤票行为必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随着互联网思维吹响号角,网络的触角已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铁路部门也不甘被社会淘汰,拓展思路让百姓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多元化的购票方式对于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确实不占优势,可是任何一项新事物都有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多年前,我们只是通过实体店来购物,可如今,淘宝、微店等一样被消费者认可,回过头来思量,这其中也不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吗?笔者相信,不远将来,这些多样化的购票方式也会得到广泛普及。
      在我国运力严重不足,火车票依然紧俏的特殊时期,深陷囧途的旅客便把高铁与地铁进行比较,为什么坐高铁不像坐地铁一样便利呢?笔者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速度与距离,距离不仅决定了售票的繁琐程度,也决定了运力及客流循环频次,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铁路也不可能有城市交通那样便利,所以将铁路与城市交通相提并论不切合实际。
      “变更到站”这项新政策已让旅客感受到便捷,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不妨摘下有色眼镜,理性看待“铁老大”的用心良苦。只要我们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相信接踵而来的会是更多更好的便民利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