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殊:红色特工的传奇人生 ——知名历史学者孙宝根教授做客第165期“前湖之风”周末讲坛
本网讯(学生记者王晨钰)他多面潜伏,变换角色,犹如技法如神的魔术师;他纵横捭阖,剑胆雄心,宛若在敌人刀尖上跳舞的精灵。5月16日上午,湘潭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宝根做客我校第165期“前湖之风”周末讲坛,带领我们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了解红色特工袁殊的传奇人生。
本次讲座因“特工”话题吸引了不少听友,他们早早地来到了现场,期待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报告开始。讲座伊始,孙教授向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张特殊图片,照片中的人物叫袁殊,报告讲述的就是袁殊的故事。
少年图强,弃武从文
孙教授讲道,袁殊年少清贫,16岁时,便踏入社会自力更生。随后他进入了由匡互生、丰子恺、朱光潜三人创办的立达学园,在此期间,袁殊惜时如金、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希望通过读书改变个人命运。
当听友们还沉浸在袁殊的学园生活时,孙教授话锋一转。1927年,袁殊出人意料的加入了北伐军,成为部队政治部宣传股的少尉股员。从此以后,他执着与文学创作,并首倡报告文学,从一名宣传骨干转变成为了战地记者。孙教授精彩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现场观众,同学们不由地从心底钦佩这位热血青年。
情报入门,隐蔽战线
随着讲座深入,同学们对袁殊“特工”的传奇人生愈发浓厚兴趣。在当时那个年代,要想成为一名特工条件极其苛刻,而袁殊特殊的文化和政治背景、灵活的应变能力、进步的思想及优秀的表现,使得他具备成为一名优秀谍报人员的基本必备素质。
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袁殊具有多个身份掩护,他能在中共中央特科、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骨干等角色中灵活转换,不露破绽。他步步为营,游刃于敌人的眼皮之下,为我党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蒙冤入狱,平反昭雪
1955年,袁殊因“潘汉年杨帆冤案”牵连入狱。他在狱中以《自嘲》为题作诗,诗中表达了个人不惜毁誉打入敌人内部,毫不动摇信念,追求事业的赤胆忠心,诗中也流露出自己所遭受的委屈和个人宽广的胸襟。日后,袁殊虽平反,但其仍备受争议。
袁殊一生只为谍报工作,舍小家顾大家,在青春年华岁月,他时刻处于危险中,但始终心系革命事业。他的传奇特工生涯令人敬仰,他为革命奉献的精神激励后人。
“大凡历史人物,人云总似一枚硬币,皆有正面、反面和侧面,一般来讲,只知其一面或两面者甚众。”孙教授教育大家要以史为鉴,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报告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