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妈妈拒绝低保帮扶 靠劳动赚钱养儿子

13.06.2014  12:34

儿子张澍在部队和单位的良好表现让她甚是欣慰。石祯专 摄

本报讯 身高仅1.2米,丈夫早逝,她却拒绝申请低保和接受各种帮扶救助,自力更生带大儿子。近日,天心区青园街道友谊社区的“袖珍妈妈”陈清云一家被推荐参选天心区妇联“最美家庭”。

在儿子张澍眼中,妈妈要强、勤奋、开朗,平凡而伟大。“她常说‘人穷志不短’,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她在我心中一直很高大。”昨日,在采访中谈起母亲,从部队转业在某单位当司机的儿子张澍直言,妈妈的教导让他受益终身。

爸爸去世,妈妈扛起整个天

因为小时候意外摔伤,陈清云的身高永远停留在了“1.2米”。37岁结婚,第二年生子,儿子5岁那年,丈夫过世。没有钱,没有工作,还要还债,但她拒绝申请低保,几经辗转,来到位于四方坪的一家小印刷公司上班。不管刮风下雨,陈清云都要从城南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到上班的地方,一干就是17年。最困难的时候,陈清云一个月只有200元的工资。

得知陈清云家庭的困境后,她所在的街道、社区主动上门,要为她提供帮扶。但陈清云每次都坚决不要;社区要给她申请低保,她也说:“社区里还有很多比我更困难的人,应该给他们。我现在生活得挺好。

耳濡目染,勤俭理念伴随成长

从小到大,妈妈一直都念,跟伴要跟好的,要有志气,不能偷不能抢,不能打架,吃亏人常在。”在儿子张澍眼中,妈妈的“念功”很强,总是教育他即使做一个普通人也要对社会有贡献。虽然家里穷,手上也没有零花钱,但妈妈的教导一直影响着他。小学4年级时,张澍在学校里捡到30元钱,没有一丝犹豫就交到了老师的手上,这让妈妈十分欣慰。

7年前,张澍入了伍,当上了一名士官。临走前,张澍将亲戚们给的2000多元钱交到了妈妈手上,说:“你拿去还债吧,我留点尾数就可以了,以后家里欠的账全由我来还。”之后,张澍每个月都要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钱寄给陈清云。在部队,张澍也因为刻苦认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孝顺孩子,传承母亲良好美德

儿子很孝顺,有一次从部队回来,说要买样东西给我吃,没想到是一大箱山竹,我知道他是想让我尝尝鲜。”说起儿子的一次“浪费”,陈清云总是甜蜜地责备。在亲朋好友的眼中,张澍对妈妈很孝顺。去战友家玩,张澍经常带上妈妈一起;听说妈妈摔跤骨折了,立马请假回来照顾她………除了家人,张澍对其他人也是能帮则帮,有一次张澍回家较晚,妈妈一问,原来在路上碰到一个老人搬东西挺吃力,张澍主动帮忙才耽误了时间。

4年前,张澍从部队转业在某单位做了一名司机。张澍说,妈妈身上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性子比较急,做事苛求完美,但她坚强、善良的美德,将一直鞭策着他,做一名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