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柳如是嫁给64岁钱谦益 被赞"才色无双"

10.07.2014  13:54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李晓巧,原题为:《24岁柳如是嫁给64岁钱谦益 丈夫赞其“才色无双”》

    我国古代社会,女子是没有机会和男子一样接受官学和私学教育的,更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女子无才便是德”,乃几千年的“主流”观念。

    但是,明清时期,有些很“另类”的大文人,偏要挣脱当时的思想束缚和偏见,开收女弟子,教她们吟诗作文,享受传统文化赋予的人生乐趣。

     1.明代宗师倡导自由平等,广收女学生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思想家、泰州学派的宗师李贽,开启了文人招收女弟子的大门。个性张扬率直的他招收门生时,不限男女,特意招了几个女弟子。其著作《观音问》,便是专为女弟子澹然大师所写,他将这位女弟子比作观世音,竭力赞颂其才能。

    此外,他还有与澹然大师讨论佛学的信函《答澹然师》。李贽不仅收女弟子,兴致勃勃地同女学生研讨学问,还积极地为妇女立传、正名,他认为卓文君的私奔是“正获身,非失身”,是实现自我价值。

    他在《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中说:“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严词厉语地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中的男尊女卑,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给以深深的同情,并为之鸣不平,在当时反响很大。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