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工身亡 赔偿遭“扯皮”

10.12.2021  11:36

  12月7日,尽管事情发生接近一个月,但邓万利仍然无法接受这个残忍的事实:今年58岁的父亲邓邦华干了几十年装修工,却在一次施工中,遭遇墙体倒塌,当场不幸身亡。更让邓万利难过的是,至今为止,他与别墅业主、装修承包方多次协商无果,事情迟迟得不到解决。

  记者调查发现,近5个月来,这已经是事发小区——南昌市西湖区世茂大观发生的第2起装修工遇难事件。无证施工、违规装修、监管不严……成为该小区的普遍性问题。

遇难者邓邦华的电钻仍然掩埋在事发墙体下。本报记者陈 璋摄

   突发意外 现场无安全防护

  世茂大观南苑8栋1单元101,是一栋地上5层、地下2层的别墅。15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这里,现场处于停工状态,地上的血迹依然清晰可见。别墅外围的一堵墙下,电钻仍然掩埋于此。

  徐碧坤是邓邦华的工友,两人同在现场作业,由于事发时不在墙下而躲过一劫。他告诉记者,业主名为马俊,装修承包人叫刘贤明。今年11月初,刘贤明让工人曹斌请人来拆墙,工资为350元/天,邓邦华和徐碧坤便在11月9日进场施工。

  “邓邦华干了20多年这种活,还是很有经验的。事发墙体长和高约为2米,依照惯例,他准备先用电钻把墙的下半部分拆除一些,然后再整体敲掉。谁知作业没多久,事故就发生了,邓邦华被砸在墙下,公安、消防、救护车等随即赶来,但人已经不行了。”徐碧坤说,他发现倒塌墙体里面的砖材料不一,受力程度不同,“很可能是事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在现场发现,该别墅不仅围墙被拆,内部也是一片狼藉,原有的混凝土楼梯基本被拆除,大量钢筋吊在半空中。至少两面主要墙体上写着“”,存在明显安全隐患,而且现场看不到任何安全防护措施。

  “刘贤明只是一个私人装修队负责人,没有公司,我认为他不具备装修资质,而且马俊与他、曹斌以及我父亲都没有签合同。”邓万利说,世茂大观普遍存在违建,就在今年7月,小区已有一名工人在装修中遭遇意外,“这说明小区的监管存在漏洞。

  为此,记者在该小区6栋、7栋、8栋等别墅区转了一圈,发现已经入住的业主大部分都将原有的围墙拆除,并向过道扩建一米多,形成新的围墙。正在装修的业主,也对房屋内部进行了大量拆除改造,且没有设置任何安全提醒和防护措施。

   连出事故 小区违建现象普遍

  随后,记者来到世茂大观南苑物业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称物业经理外出,不便联系,相关问题都要去问小区所在的朝农街道办事处。

  朝农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秦旭光介绍,马俊在今年3月从前任业主手上购买了别墅,并聘请刘贤明帮忙装修,后者确为个体施工方。随后,刘贤明请了曹斌施工,曹斌再请邓邦华和徐碧坤拆墙,几方都没有书面协议。事情发生后,相关部门均到场处理,在公安排除刑事案件的情况下,应急管理部门将其定性为一般性安全事故。

  对于事发别墅的装修流程,朝农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指导员谢善青向记者出示了世茂大观南苑物业签署的《装修施工审图意见》,上面明确写着不允许拆承重墙、不允许破坏外立面、院子不允许围合。“小区很多人会拆掉围墙,但外扩违建肯定是不允许的。”谢善青说。

  为何世茂大观小区里普遍存在违章建筑的现象?谢善青坦言,早在2014年交付前,世茂大观开发商就给了业主很多“承诺”和想象空间,说很多地方都可以加建,导致小区内存在多处违章建筑。“但是已经入住的,我们又不能强拆,现在只能本着‘减增量、控存量’的原则来处理。

   怎么赔偿 涉事三方要等判决

  “当天晚上,我们就组织邓邦华家属和几方人员沟通。经过多次协商,家属主张赔偿94万元,但马俊、刘贤明和曹斌3人在责任认定上出现了很大分歧。”秦旭光表示,马俊主张大家各赔付三分之一,但刘贤明和曹斌不同意,最终协商失败。

  当记者询问为何该小区5个月内连续出现两起装修工身亡事故时,秦旭光表示“不谈这个”。同时,他又补充道,上次的事故通过几轮协商,相关方达成一致,最终的赔偿金由业主和施工方平均分摊。

  离开街道,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马俊、刘贤明和曹斌,3人一致表示等待法律判决。对于这样的态度,邓万利表示无法接受。“事情发生后,全家因此受了很大打击,经不起长时间折腾,希望他们能主动担责,让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截至发稿前,记者再次联系邓万利,得知协商仍无进展。“我已经准备拿起法律的武器,一方面希望能得到应有的赔偿,另一方面也希望相关部门重视,不要让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邓万利说。

   记者手记

  守好安全底线

  一个小区,不到半年发生两起装修工意外身亡事故,听上去让人心寒。

  在事故背后,首先折射出的是监管部门的问题。根据要求,业主在向物业进行装修报备后,物业公司要对业主装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符合小区规划、是否遵守城市管理规定等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或制止。然而,从事故中可以看到,事发小区内普遍存在违规施工、违建等现象,物业公司却没有及时制止,导致隐患变事故,人命无法挽回的悲剧。其次,面对开发商随意承诺而造成的“历史欠账”,城市管理部门显然缺乏有效解决办法,使得“破窗效应”持续发酵,一户接着一户违建,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及时介入监管,让业主习以为常,才敢“大施拳脚”。在事故中我们还看到,农民工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涉事业主不找正规公司,后者层层转包,农民工为了赚钱,只能接受“呼之则来”的工作。一旦发生问题,他们难有法律保障。之后漫长的维权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痛苦的等待。血的教训摆在眼前,希望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相关部门务必提高认识,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用工秩序。特别是对于仍然在违规施工的业主,敢于亮剑,真正守好安全的底线。

  本报记者 陈 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