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援平走访慰问侨界院士谢家麟、吴良镛
“春节快到了,我们来看看您。”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一踏进谢家麟院士家门,便亲切地握住了谢老的手。
1月21日,裘援平先后来到中科院谢家麟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家中走访慰问,北京市副市长程红等陪同看望。这也意味着由北京市侨办联合相关涉侨部门开展的2014年“首都侨界关爱工程温暖行动”拉开序幕。
从生活近况到回国经历,裘援平一行与两位归侨院士相谈甚欢。裘援平说,二老不仅仅是大家都很敬仰的大科学家,还是归国华侨的楷模,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于1955年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并于当年毅然放弃优越待遇回到中国。
谢老的爱人范绪篯回忆说,当时国内的科研配套设施很落后,许多零件甚至都需要自己找工厂合作,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建成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已经年过九旬的谢老仍在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虽行动不便,也要坚持每周去一次研究所。
“老一辈归国华侨给年轻一代的出国留学人员做出的榜样作用是终生的。”裘援平说,他们不计名利、白手起家,参与建设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这对国家来讲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们不会忘记”。
同为美国归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回想起当年回国的经历,吴老仍记忆犹新。
“我收到了一封林徽因先生给我的信,上面有她写的歪歪倒倒的字,看的出是在病床上写的,信中说,中国各方面百废待兴。”正是这封信,让吴老下定决心回到中国。
当时,从美国回中国非常困难,他在路上也吃了不少苦。“下了轮船,走到码头,我们领到了一碗热饭和一根香肠,这就是到了我们中国的国境了,感觉到非常的温暖。”
吴老说,当年回到中国,正值而立之年,如今已经92岁了,他认为自己经历了三个“大时代”:从30岁到60岁,培养、教育建筑人才;60岁到90岁,专注于研究事业;从现在开始,将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上继续发光发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裘援平说,虽然吴老已经回国多年,但他的事迹至今依旧传为美谈,自己也很受教育。
裘援平还介绍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愿意回国的海外人才越来越多,他们想为国家做点事情。她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供便利,让更多的海外人才能够回来发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