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汉大墓主墓棺柩现荒帷痕迹

23.12.2015  08:46

南昌西汉大墓主墓棺柩仍在清理过程中。外棺棺盖揭开后,考古人员在内棺棺盖上发现了荒帷的痕迹。江西台记者王莹、万芳报道:

荒帷,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棺罩,在先秦典籍中曾多次出现,是对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类的模仿。此前,考古专家曾推断外棺上可能存在荒帷,但一直没有发现踪影。近日,内棺棺板上发现的一些小绣花,经专家判断,应该是荒帷留下的痕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亚蓉:

(录音)小的像花穗一样的汉代纹饰,三四厘米左右一个,肯定绣在织物上。(料子)初步估计是属于绉纱之类的,比较轻薄,经线纬线不是直直的,是加捻的,一放松就起皱,它在纺织制造上比平纹织物难度大一点。

王亚蓉告诉记者,目前发现的荒帷痕迹大约有内棺棺盖三分之二面积大小,图案布局比较完整,但侧面悬垂的荒帷已经难寻踪迹。经过两千多年,作为丝织品的荒帷已经无法现场揭取,但仍然可以恢复原貌。

(录音)强度已经很糟糕,直接揭取不出来,要等待时机,跟棺板一起搬到实验室内,根据他的状况揭取。可以复原没问题。(目前对它怎么保护)就是保湿,别让他干。

王亚蓉表示,根据棺柩目前的保存状况,棺内保存有衣衾和丝织品的可能性很大。无论多或少,都能弥补汉墓出土男子服饰的缺失。

(录音)因为人下葬以后,在尸身上也要穿上四季的服装,一层一层的。一般像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块织物就能断定织物的品种。这个时候汉代属于男性服饰之类的什么品种可以搞清楚,也是很好的事。

【相关链接】


2004年,山西绛县倗国墓地发现的“荒帷”痕迹

荒帷在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即棺罩,是对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类的模仿。据《礼记.丧服大记》等记载,「荒帷」在棺、椁之间独立存在,「椁」是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荒帷」是当时覆盖在棺上的幕布,在上曰「荒」,在旁曰「帷」。先秦史籍《周礼》、《仪礼》、《礼记》等文献记载,周代的高级贵族墓里使用「荒帷」,但至汉代,人们已不知周代的「荒帷」是什么面貌。近代学者指出,荒帷的主体为丝织品,即罩于棺框上的素锦类织物,装饰有图文及其他金属坠饰。是两周时期常见的丧葬仪具。但因年代久远,绝大部分荒帷在现代考古发掘活动中难以完整地被发现。

2004年,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倗伯”夫人墓M1(该墓为西周穆王中晚期),出土了迄今为止时代最早、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荒帷痕迹。该荒帷残留面积约10平方米,整体为红色,由两幅布横拼而成,拼接处有明显接缝,下有扉边。外有精美的刺绣图案,主题内容为凤鸟。每组图案中间是一个大凤鸟纹的侧面形象,昂首,大勾喙,眼圆睁,冠高耸,翅上扬,尾下卷,硕健粗壮的腿,利爪,翅和冠以特别夸张的手法作大回旋,线条流畅,气势磅礴,构成画面的主体。在大凤鸟的前后,分别是上下排列的多只小凤鸟,造型与大凤鸟基本相像。在布幅接缝的地方有图案错位和颠倒现象,可见当时是先在布上刺绣出图案,然后才拼接成整幅。据推测,荒帷极有可能是由于埋葬初期,墓葬塌陷,泥土填充于墓中,挤压荒帷,纺织品腐朽后,荒帷上的颜料以及织绣的痕迹印在泥土上,从而幸运地保留下来。经中国科学院科技考古系试验分析,荒帷的颜料染色采用了石染技术。荒帷的出土为两周宗法礼制制度的研究提供了直接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