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大墓遗址保护条例将列入明年南昌立法计划

08.12.2015  09:50

  韘(shè)形佩、玉具剑、玉耳杯……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内,已出土了不少工艺价值极高的玉器。然而这还不够,12月7日上午,考古人员又在主椁室提取了首枚玉带钩,再次佐证了墓主身份的高贵。专家判断,还未开启的主棺或有更多精美玉器,值得期待。记者昨日还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南昌西汉大墓遗址,南昌市拟将南昌西汉大墓遗址保护条例,列入明年立法计划的法规调研项目,目前正按立法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左上角s型器物为玉带钩,右下为玉环。

  

  玉格

  

  玉剑首

   现场

  又有5件玉器被提取玉带钩为首次发现

  12月7日上午,考古人员在主椁室东南角将玉带钩、玉剑首、玉耳杯、玉环、韘形佩等5件玉器进行了提取,精美的工艺令专家也为之惊叹。

  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玉环属于青白玉雕琢、扁平圆形,中间厚两边薄,环正反两面都刻有云纹图案。玉带钩也保存完好,纹饰非常精美清晰,专家初步判断属于青玉,部分受沁泛黄。

  考古领队杨军告诉记者,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们腰带上的挂钩,又被称作“犀比”。带钩作为身份的象征,其制作材质多种多样,青铜、黄金、白银、玉石……其中玉带钩是较为珍贵的一类。此前在5号墓和主椁室曾出土了两枚铜带钩,而玉带钩还是首次出土。

   揭秘

  西汉是玉带钩发展鼎盛期 既是日常所需更是身份象征

  据考古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介绍,古代带钩主要用来结带之用。据了解,西汉时期是玉带钩发展的鼎盛期,玉带钩的制作,在继承战国时期器型和技法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西汉时期的玉带钩选料讲究、琢磨细致、刀法简练、质量上乘,同时数量也比较多。值得一提的是,西汉玉带钩的钩面,开始出现了浅浮雕蟠螭、凤鸟等纹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则是古玉带钩制作的衰落阶段,数量锐减,类型单调。

  “人们使用带钩,不仅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甚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张仲立认为,像这枚在主椁室出土的玉带钩,可能是墓主生前钟爱的佩戴之物。

    猜想

  玉带钩是从主棺滑落的吗?应是随葬品 主棺或有更精美玉器

  据文献记载,带钩一般都被系在主人腰间随葬,可谓跟主人寸步不离。1996年,在巢湖市放王岗发掘的西汉古墓中,就曾发现一枚用新疆和田玉制作的精美带钩被安放在墓主的腰部位置。照此推测,这枚玉质带钩是不是从主棺内滑落的呢?

  张仲立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在汉代贵族墓中,葬玉极为普遍。“古人认为,以玉殓葬,可保尸身不腐,而且从此前南昌西汉大墓出土的金器数量来看,主椁室中陪葬数量较多的玉器,也符合礼制。”张仲立表示,无论是此次出土的玉带钩,还是韘形佩、玉环等其他玉器,应该都是主椁室内的随葬品。而且,根据汉墓的规制来看,主棺内应该还会有更好的玉器,值得期待。

   动态

  南昌西汉大墓遗址保护条例拟列入明年立法计划

  12月7日,记者从南昌市政府法制办获悉,为了更好地保护南昌西汉大墓遗址,并考虑到遗址发掘进程,南昌市拟将南昌西汉大墓遗址保护条例列入明年立法计划的法规调研项目,目前南昌市政府法制办正按立法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据介绍,保护范围包含墓园区、贵族和一般墓葬区等组成的体系完整的聚落遗址,面积达5平方公里。据了解,为一座古墓遗址进行立法保护,在南昌尚属首次。

  据资料显示,迄今为止,我国已发掘汉代诸侯王陵墓近60座,但和其他墓葬群零星发现的文物相比,南昌西汉大墓是我省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

  省委、省政府已经把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作为江西第一号考古工程。国家文物局提出,要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推进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

  文/记者陈文秀 实习生项冲 图/记者许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