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下层文物周日提取

05.12.2015  08:39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正在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来自各地的顶尖专家也云集南昌,参与考古工作。昨日,工作人员对主椁室下层文物继续进行清理,并发现了一件名为斛的汉代量器。

   主椁室下层昨日发现一件量器

  记者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现场看到,目前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即下层文物的清理和提取。考古领队杨军表示,他们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文物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会进行三维扫描。这些工作的完成将为文物提取创造条件。昨日在主椁室西室,考古人员清理出一件瓢状漆器,令专家惊喜的是其内部还套着一件小号的漆器。经过去泥保湿后,历经两千多年的漆器散发出黝黑的光泽。专家告诉记者,这件漆器名为斛,为汉代的一种量器。

  由于文物叠压关系复杂,东室南侧的清理就显得比西室困难了许多。在现场,记者看到考古人员手持竹刀、竹签,小心翼翼地对文物上的淤泥进行一点点清理。经过清理,在不到10平方米的文物堆积层上,一些精美的玉环、玉璧、漆盘等文物清晰可见。据考古领队杨军透露,这些新出土的文物或将在12月6日前后提取。

   专家云集海昏侯墓考古现场

  作为迄今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列侯墓葬。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形制复杂,文物种类多,易碎易腐烂。文物是否科学发掘、提取与记录,关乎是否可以为我国列侯墓葬的规制提供最准确标尺等重大课题。为做好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国家文物局派出了信立祥、张仲立、杜金鹏、王亚蓉、胡东波、吴顺清等国内外考古界最顶尖的专家,来江西长驻工地指导考古发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里,有五位专家年龄超过60岁。其中年近七旬的专家组组长信立祥教授,是一位有着数十年秦汉考古经历的德高望重的老学者,曾参与中山怀王刘修墓、朔州2200多座战国至秦汉墓葬群考古发掘。在考古发掘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享有盛誉。虽已年近古稀,但从今年1月起,信立祥就天天守在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谈到此次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信立祥评价说:“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出土文物之多、墓葬规格之高令人震撼,它是秦汉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展示利用价值。

   全国一流文保队伍携手合作

  除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全国顶级专家,我省本土考古专家也为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付出了很多。我省唯一的科技考古女博士后、海昏侯墓文物保护组组长管理,接到文保任务后,每天驾车在南昌城区与考古工地之间来回。长期弯腰俯身清理和保护文物,让年轻的她过早地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病症,如今的她依然绑着护腰带坚持工作。此次考古发掘的领队杨军,自2011年3月进入考古工地以来,已在此工作了近五个年头,甚至爱人两次被汽车剐蹭住院也不能及时回去帮忙。

  据介绍,这次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除了国内一流的专家坐镇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云集了十余个国家级文保单位的专业队伍。包括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参与了实验室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及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简牍、漆皮陶等文物保护方案设计,并进驻考古现场,做到边发掘、边保护。每天都有不少于二十人在工地工作,紧张时,工地人员达到50人之多,加上江西考古所考古、文保队伍,投入到文物保护与清理的人员常常达到上百人。每个部门每个队员都在为这次重大的发掘保护尽自己的力量。(见习记者 张力文 首席记者 徐蕾)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