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传承红色基因 坚持实干为民

08.07.2014  12:37

  西湖区是新四军军部旧址所在地,具有丰富的红色基因。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实干为民,争做焦裕禄、龚全珍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这个主题,西湖区把“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放到战略全局中思考,结合实际推出“治脏治乱”、“民情家访”、“减负增效”三大动作,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并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立说立行、即知即改,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西湖区主要负责人要求全区上下要学习焦裕禄同志的担当精神,发扬“钉钉子”精神,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举全区之力抓好棚改,全力以赴推进“治脏治乱”,全速推进绳金塔商业特色街综合改造,为老百姓谋福祉,为南昌加速打造核心增长极添砖加瓦。

   全力抓好棚改 圆老百姓“安居梦

  “我们提出‘一年四季抓征迁’,是为了圆广大老百姓的‘安居梦’。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实施旧城改造,才能真正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才能全面提升西湖区的城市功能和整体形象。”西湖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前西湖区最重要、最关键的棚改项目就是象山南路沿线改造。

  西湖区象山南路沿线是南昌市最早的社区之一,房屋老旧,狭小破败,地势低洼,夏季内涝严重,冬季干燥火灾频发,卫生环境脏乱差,居住条件很糟。象山南路沿线棚改项目涉及被征收户有5307户,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是全市乃至全省中心城区户数最多、面积最大、区域最核心的棚改项目。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西湖区把棚改征迁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在征迁中践行群众路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民征迁,赢得民心。

  听说自家的房子要拆迁,西湖区南浦路兴隆巷48号的魏金保老人起初有些不愿意:“我家的房子虽然不大,但毕竟在这里生活大半辈子,周边的邻居也都很熟,不舍得离开。”得知老人的顾虑,征迁宣讲人员皇德并不着急,他多次上门给老人详细地讲解棚改的意义、征迁的补偿办法以及改造后的城市发展,有时候甚至晚上十一二点还去找老人谈心,得知老人生活困难,又主动帮助申请低保,他的做法终于感动了老人。最终老人和政府签订了协议,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当天就拿到了50多万的补偿款。“我以前的房子只有40多平方米,拿到补偿款,可以买65平方米的新房,面积扩大了,环境更好了,我是打心底里高兴。”魏金保老人乐呵呵地表示,多亏宣讲员的耐心细致工作,让他清楚地明白了政府的好政策,圆了家人的新房梦。

  “这是我区史上第一次,由区属56家单位、所有干部全部参与的征迁项目。”西湖区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棚户区改造是众望所归,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员结构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因素,征迁难度依然很大。为此,该区将征收范围划成6个片区,组织56个区属单位2000多名党员干部组建了76支宣讲队伍,将棚户区改造的征收工作与“民情家访”结合,安排广大党员干部全部上门与群众谈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宣传拆迁征收政策。为了让居民尽快搬迁,工作人员常常需要挨家挨户反复地沟通,把政策讲清楚,和被征迁户做朋友、拉家常,设身处地地为居民考虑,争取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以及配合。

  自4月1日宣讲团进场工作,特别是4月29日实行提前交房预签约以来,截至7月1日,已经签约5066户,完成率95.45%。下一步,西湖区将群策群力,在7月15日前基本完成任务,创造西湖区征迁新速度。同时,全力抓好人口导出,使人口导出不少于50%。

   推进“双治”“双拆” 破解城市管理顽疾

  城市脏乱差问题一直是困扰老城区城市管理的难题,也是居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全区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治脏治乱’不是所谓的形象工程,而是真正的民生工程。全区党员干部要在‘治脏治乱’中勇当先锋,争当模范。”西湖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魄,下大力气治脏治乱。

  为打好“治脏治乱”攻坚战,西湖区大手笔投入,区财政下拨经费2742万用于专项整治,配置了4200个果壳箱,对公厕、集贸市场、垃圾站进行升级改造,下一步还将追加430万元,用于洪城商圈整治、疾病预防等。人员投入上,在12个街道(镇处)组建了综合执法队伍,共192人,配备了487名袋装垃圾收集员。同时在火车站、万寿宫、洪城商圈等重点部位增加了80名执法协管员。

  针对整治重点难题,该区高标准定位,打好阵地战。采取BT模式,列入项目经费2.1亿元。其中投入1.6亿,对市场东路、抚生南路、洪城路、灌婴路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打造4条样板精品路;投入1900万元,改造19个农贸市场;投入3000万元,对83条道路全面整修。为打好“治脏治乱”持久战,5月4日起,西湖区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把32条区管道路的环卫作业外包,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管干分离”;另一方面加强违章整治,强化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引导市民提高素质。

  为落实工作责任,西湖区建立了脏乱“问题清单”和对应的“责任清单”,将每一个脏乱问题“对号入座”,并出台了《西湖区创建工作奖惩考核细则》,分街道组、部门组,每周按扣分多少依次排名。排在“后三名”街道分别扣除“三分制”中的0.5分,对排名连续3次第一名的单位奖励1分。对排名1—10位的街道,区直单位、部门指导不到位的,扣0.01分。排名11—13位的街道,区直单位、部门指导不到位的,扣0.02分。3分扣完,停职处理。5分扣完,免职处理。

  在省直单位“双拆”工作中,西湖区共有拆除点位41处,涉及省直单位21个,总面积高达1.2万平方米。该区要求各相关单位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强力攻坚这一难点。针对还未完成的拆除点位,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讲政策、讲要求、讲感情,争取对方的理解与支持。在点位拆除之后,该区按照市、区分工,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建绿透绿,真正还路于民、还绿于民。

   打造绳金塔商业特色街让千年西湖重焕青春

  “千年南昌看西湖,西湖有座绳金塔。”坐落于南昌市西湖区的绳金塔,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是南昌历史文化纪念碑,也是南昌城市精神的象征之一。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街区样貌的更迭,绳金塔往昔的光华逐渐被环境杂乱与拥塞所遮蔽,游客常常抱怨“慕名而去,扫兴而归”。在绳金塔景区及周边,大大小小的商铺冷冷清清,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景区内转一圈仅停留十来分钟。

  顺应市民的期盼和市场的需求,2013年,西湖区将绳金塔街区列入旧城改造重点区域,决定以“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标准,集宜商、宜居、宜文、宜游多功能为一体,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商业旅游特色街区。

  为此,西湖区引进中国美院专家团队,量身打造建设规划。按照规划,绳金塔商业特色街区项目以绳金塔景区为核心,南至洪城路,北至站前西路,西至抚河路,并按照总体规划、分部实施的原则,最后将形成“五街、一园、一广场”,即绳金塔街、金塔西街、塔东街、十字街、前进路五条街以及绳金塔公园与南门广场。

  在呈现历史文化方面,绳金塔特色商业街区规划设计注重运用历史文化元素与地方特色。绳金塔原是“镇水济火”之塔,也是祈福佑民吉祥之塔,因此在街区规划设计中充分运用水元素,上善若水,引水入街,让流水贯穿于街区之中;公共艺术将提升历史街区改造的美学品位,成为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重要亮点,其中“乔迁之喜”、“南昌九墙”将重现南昌老街市井文化的繁荣景象,“九佬十八匠”塑像和“七门风俗”壁画将再现老南昌百业的传统手工艺;在业态方面将打造“食全食美”美食文化街,以历史文化、美食文化等吸引游客与市民,带动旅游。

  西湖区要求,各相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推进,确保8月中旬一期工程“食全食美”夜市美食街开街营业。针对改造范围内500多处违章建筑和房屋附属物,加强人员力量,组织突击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尽快拆除到位。针对加强对老字号餐饮、特色名店的定制招商,重点打造一两家体量大、带动性强的特色主体店。力争在不久的将来,使绳金塔街区逐步形成“吃、住、娱、乐、购”为一体的商业街区,产业向旅游及配套、餐饮酒店、百货商贸等集中,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贡献新力量。(舒丹 记者 庄艳 刘铭)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