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要让治理“欠薪”问题制度化成为常态

31.12.2014  19:20

  又到岁末年初,农民工讨薪事件再次诸见报端。在北京,多名农民工讨薪不成,夜宿过街地道;在山西,河南女民工周某在太原讨要工钱时死在派出所内;云南巧家县农民工喝药自杀讨薪、辽宁本溪42名农民工上演讨薪“马拉松”。(12月30日人民网综合报道)

  2005年的央视春晚小品中,一句“农民工工资不能拖欠”让人印象深刻,但多年以来,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却仍层出不穷。

  尽管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已经将恶意欠薪行为入刑,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有效遏制了高发、多发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态势,但每年年底依然会出现许多农民工走在漫漫讨薪路上。

  农民工讨薪,是社会存在一种不正常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付出劳动拿到应得的薪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如今,去成为了一种屡禁不止的民生问题,一种影响恶劣的社会问题。

  其次,现行宪法和《劳动法》以及相关配套法规都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有明确规定,严格地讲,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问题并不存在明显的法律空白,然而在实施上却苍白无力。

  农民工的工资为何如此难讨?有人认为是基层政府的职能部门在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政策时的态度暧昧、虎头蛇尾,以及执法部门的执法不严,助长了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的淫威,从而忽视了农民工讨薪的严重性。

  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到底有多重要?往大了讲,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农民进城务工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正在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生力军,成为一种冲破城乡二元对立、推进制度创新的民间力量。

  往小了说,农民工远离父母,告别妻儿,进城务工,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挣工钱养家。他们往往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的活,是真正的血汗钱,这些钱关系到家人的生活、子女的教育。

  拖欠民工工资,是对民工取得报酬权利的直接侵害。许多农民工因工资被拖欠,三番五次讨要未果而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最终导致惨剧发生。这不仅伤害了农民工及其家人,也日益成为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农民工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是一个崇尚公平与正义的和谐社会必须正视的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是政府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的不作为。

  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政府部门仅有姿态式的关注和关心无济于事,必须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对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付诸务实的行动,实施可持续的制度化援助和救助。

  其次,既然法律规定“欠薪入刑”,那相关组织与机构就应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让欠薪企业受到应有的惩戒。同时,加强监管,不能等到岁末年初,而是要使之成为一种监管常态。

  如此,企业才不会心存侥幸,农民工讨薪也才不会成为年复一年岁末年初热词。(胡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