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城乡 大教育助推南昌发展升级

02.01.2014  14:07

  文/袁冰 邱佩君

  7月22日,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发展战略,“昌九一体”成为整个全省发展战略的龙头。在这个“龙头”中,南昌是中心城市,九江是门户城市。这对于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而言,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南昌是江西全力打造的“核心增长极城市”、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题中应有之意,县域经济的发展更是必不可少。可以说,在推动南昌发展升级的征程中,作为重要的发展配套和人才支撑的教育,能否主动作为、率先发力,将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昌九一体”的前进步伐。

  在2012年教育资源大调整的基础上,2013年,南昌教育拉开了旧城、新城、县域、乡村四个战场上“升级战”,吸收国际国内新理念,全面推进大改革,频频亮出大手笔,用教育的独特魅力,助推着整个南昌的发展升级。

   网点优化,助推城市“裂变成长”

  12月16日,南昌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在九龙湖新城建设总规模达3096亩旧城改造综合安置社区。作为一个集居住、养老、商业、办公、教育、休闲于一体的超大规模综合社区,该片区将开建包括小学、九年义务制学校、初中、高中4所学校。其中,初中、高中拟引进省内名校南昌市外国语学校的初中部和高中部。

  优质教育网点的提前布局和建设,是南昌新型城镇化快速、稳步推进的“开路先锋”。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是主要路径,而推动“新老联动、两岸共辉”则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现阶段的南昌而言,只有以新城的发展带动老城的改造,以老城的改造支撑新城的发展,才能推动老城的人口导出和新城的人口导入,进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环境,真正打造宜居都市。而推动“新老联动”的重要杠杆之一便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以教育助推城市“裂变成长”,成为南昌教育人的宏大使命。2012年以来,在两年时间里,南昌掀起了教育网点大优化、大建设的热潮。

  截至目前,南昌三中高中部新校区、南昌十九中新校区已全面交付使用,南昌一中朝阳新校区主体建设工程即将竣工。这三所名校的建设,前后投入项目资金8亿多元,新建面积20.5万平方米。其中,南昌十九中新校区拥有60个班级,可接纳高中生3000人;南昌三中新校区面积近150亩,可提供4000个优质高中学位;南昌一中朝阳新校区办学规模为60个班,将可提供3000个优质学位。在此基础上,三所学校都将全力向全省一流示范学校冲刺。同时,南昌还酝酿启动南昌实验中学、红谷滩新区九龙湖高中示范校、南昌市城东示范高中、朝阳中学的建设工程,力争在2015年全面完成这四所学校的建设任务。

  为推进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程,让每个孩子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成长。从2012年起,南昌市政府每年拿出4000万元,每平方补助500元,用于支持中心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改扩建。目前,东湖区阳明学校、青桥学校,西湖区朝阳地区桃花学校、云飞路第一学校、云飞路第二学校,青山湖区南钢中学、辛家庵学校,青云谱区实验学校、灌缨小学、青莲学校,红谷滩新区万达小学、红谷一小,均已完成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并交付使用。

  大手笔的投入、大规模的建设,逐步解决了新城、老城优质教育网点分布不合理的难题,也用“教育之手”助推着南昌城市的裂变成长。

   城乡一体,力促教育“同频共振”

  作为江西的中心城市,南昌核心增长极的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不仅是市区板块的“独自歌唱”,县域经济还是其强大支撑。城乡一体、城乡联动,是必然路径。这就决定了南昌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市区、县域、乡村同步发展、“同频共振”的路子。

  新的发展思路,全面推动着南昌县域、乡村教育的大提升。

  在县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南昌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2013年,进贤县进贤一中、南昌县莲塘三中、湾里区湾里一中、桑海开发区徐孺子学校的建设工程均全面竣工,崭新的现代化校园成为了这些县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为构筑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南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县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市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款用于支持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每平方米补助400元的标准,支持全市九个涉农县区(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截至2013年,共安排市级专项资金1.2亿元,推进项目156个,建成面积47.9万平方米左右,调动县区资金共计6.43亿元。

  为让农村孩子也能上好学,在2012年全面完成200多所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5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任务的基础上,2013年,南昌下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专项资金9247万元,用于建设、改造、维修基层教学点,为其配置教学仪器设备、体音美器材。前后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875栋,完成加固维修改造250.7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校安工程前三年的改造任务。同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全市消除D级危房60.26万平方米,D级危房消除率达100%。加固、维修改造B、C级校舍248.39万平方米,加固维修改造率为100%。校安工程的实施,被广大师生和百姓称赞为暖心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

  幼儿园的建设是南昌市县域和乡村教育的“软肋”,为加快解决城乡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12年南昌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5年,城区每个街道、农村每个乡镇都要有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

  城乡一体,同步前行。南昌教育的发展,显现出了对县域、乡村教育的深沉眷顾。

   开放包容,孕育最美“教育梦想”

  12月6日,由南昌市教育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协作组织等共同主办,南昌市教育教学研究所承办,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教育事业管理中心协办的2013年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共同体城市论坛在南昌隆重举行。

  在论坛中,南昌市教育局局长魏国华与华东师大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以及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专家、学者共400余人,围绕“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命题,各抒己见、碰撞交流。一场高规格的论坛,将南昌破解城市化中教育难题的经验传向各地,也将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为南昌所用。

  事实上,近三年来,无论是面向世界还是面向全国,南昌教育的内外交流是日益频繁,这些开放、创新之举,共同推动着南昌教育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2011年4月,我省第一所涉外国际学校南昌国际学校成立,实现了江西涉外学校零的突破。两年多来,学校专门招收外籍驻赣人士子女,提供着国际化的教育服务,吸引了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墨西哥等国家的学生入学。为来昌工作的外国高端人才解决了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为南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南昌三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已同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今年9月,该校国际特色高中实验班纳入南昌市中招统招计划,为学生出国留学搭建起便捷的桥梁。

  面向国内,2013年,南昌市先后选派3000多名教师,485名校(园)长参与“国培训计划”等各类国家级培训。先后组织300多人参加全省示范幼儿园园长培训班、小学班主任教师安全教育和管理培训、中小学紧缺学科专任教师提高培训。委托南昌大学、南昌教育学院等单位,先后举办中学校长提高培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培训人数达3000多人。还远赴教育部属多所师范大学选聘应届硕士研究生,引进高端教育人才75人。

  有教无类,彰显着南昌教育的另一种开放与包容。为满足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南昌市表示到2015年所有学校都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开放”。据了解,2013年秋季入学,南昌单初中学校便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7500人入学,让众多参与南昌大建设的外来务工人员吃下了“定心丸”。

  优化教育网点,助推新老城联动、“裂变成长”;呵护县域、乡村教育,力促教育城乡一体、“同频共振”;站立世界、全国教育前沿,包容外来学子,展现城市开放视野、包容胸怀。2013年,承载城市发展使命、顺应时代呼声的南昌教育,在实干中突破,在突破中前行,孕育着最美的“教育梦想”!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