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实施两年 江西国民经济增长超预期

18.12.2013  00:36

  今视网12月17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2013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两年来,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平均增长11.8%、11.1%、29.2%、22.4%和16.7%,均超过规划预期。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13.3%和16.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2.7下降到2012的2.5,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遏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723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两年半累计基本建成68.71万套,完成规划目标的54.4%。2012年末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两年下降8.8%和24.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序推进,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奠定了良好基础。

  工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规划实施两年来,我省围绕工业做大做强,重点实施“十百千亿工程”,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工业城、江铜10万吨铜板带、江西蓝星星火40万吨有机硅单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2012年,全省共有6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15家。江西铜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后,又成为我省首家跨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达1932.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39.6%。201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4460.7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34.5%,两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农业方面坚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通过粮田建设、高产创建、良种推广等粮食稳产十大行动,有效促进粮食增产。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085万吨,实现“九连丰”。全省高效经济作物占种植业产值比重接近50%;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9.5%,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57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5%。围绕新农村建设,通过村点整治和公路沿线乡村改造提升等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改造建成1.83万个新农村点。两年共投入79.5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新增高标准农田320万亩。争取上级支农资金213亿元,粮食直补等补助投入85.1亿元。

  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在提升生态保障水平方面,着力加强了生态屏障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规划实施前两年全省新增造林面积648.7万亩,10个设区市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深入开展“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同时,完善城镇体系,培育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信江河谷城镇群、吉泰城镇群、赣南城镇群等城镇群,加强中心城镇建设,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以点带轴、以轴促面的城镇集群发展格局。

  两年来,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现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市县16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22个、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23个、循环经济企业1200家,循环经济实现产值4000亿元。全省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在南昌、新余、萍乡、景德镇等多个城市开展了低碳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改革试点。

  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规划实施两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扩大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受益人群范围,提高全省低保标准,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到2013年6月底,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723.95万人、1446.43万人、55.1万人、1670.5万人和267.8万人。在全国率先推行“三房合一,租售并举”,2010年至2012年底全省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34.94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34万户,完成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17.5万户。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向蒲铁路、沪昆客专、合福客专、昌吉赣客专、赣深客专、武九客专、池九客专等重点铁路项目,加快实现铁路出省通道高速化进程。预计2013年我省铁路营运里程将突破3000公里,全省境内高速公路突破4300公里。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大力提高能源输送能力,到今年上半年,全省统调装机容量1540.27万千瓦。中电投老爷庙、大岭,大唐吉山等风电场基本建成,鄱阳、吉安、赣县等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建成投运。省内天然气长输管道建成2248公里。

  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

  两年多来,我省大力实施“文化产业翻番工程”,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江西国际影视文化城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全省共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基地55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成功申报景德镇古窑瓷厂等3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实现了省、市(区)、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点全覆盖。全省各级文化馆市县覆盖率达到100%,各级公共图书馆市县覆盖率达到99%,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到99%。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顺利开展,农家书屋工程提前3年实现“村村有、全覆盖”目标。

  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面,两年来新增国家工程技术中心3个、国家产品质检中心2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80家。在教育发展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和高等教育质量。2012年全省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和99.2%。

  开放平台建设位居全国前列和中西部首位

  “十二五”以来,我省围绕行政效率和管理体制改进,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建成全省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在2012年精简95项行政审批的基础上,2013年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381项,将15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实施。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编制体系,建设财政资金监管运行三大系统,“金财工程”加快推进,“营改增”试点启动。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2013年《中国政府透明度排行报告》中,江西在26个受调查的省(市)中列第五位、居中部六省首位。

  在开放合作方面,大力开展“招大引强年”活动,推进新一轮央企入赣行动计划,到2012年底,全省引进具有世界500强背景企业51家,国内500强企业107家,引进来赣投资央企67家。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低碳大会、华赣会、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景德镇瓷博会等经贸会议活动,招商平台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江西企业在5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16家企业或机构。全省已有外经企业373家。开放平台建设位居全国前列和中西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