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缓解医患矛盾 要沟通也要机制

01.11.2013  10:34

  今视网评:日前,温岭杀医血案,把医患关系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在最近,多起暴力伤医事件此起彼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一名医生被患者殴打昏迷;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3名护士被患者砍伤;广东深圳宝安人民医院一名护士被产妇丈夫殴打。暴力袭医事件频频发生,刺痛社会的敏感神经。(10月29日人民网)

  近日,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三位大夫死伤于患者刀下,医患关系“剑拔弩张”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患者患病求医,医生救死扶伤,这本应是两者面对病魔“同仇敌忾”的事,而如今却为何“同室操戈”?医患关系又为何如此紧张?

  自古以来,医生都被人们“包装”成救死扶伤的“圣人”,绝对多数的患者都会认为来到了医院就等于“上了保险”,就一定能够“药到病除”,以至于出现医院治不了患者就是医生“故意刁难”的局面的发生。然而过高的期望和失望的现实使得患者病痛难除,医生“有口难言”,到头来医生却成为了“弱势群体”。

  “弱势”是相对而言,对于患者来说却并不这么认为。现在很多患者一走进医院,总会担心医生不负责、收红包、乱开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不良医德作风的医生损害了医生整个行业的风气。如何化解患者心里的顾虑,如何让医患之间存在更可靠的信任,沟通,至关重要。

  医患沟通少,让医生在患者心里的形象越描越黑。当前,很多在一线工作的医生被绑架在许多无关的事物当中,几乎找不到时间和患者沟通交流,医患距离日益疏远。创造更多的沟通机制,对当前医患信任关系的改善和重塑,可能是剂“惠而不费”的良药。

  沟通,绝不是答非所问,也不是敷衍了事的随口应答,沟通需要技巧,更需要真诚的态度。随着现在医生的专业知识在提高,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甚至面对病人的知情诉求,常常以“讲了你也不懂”来回应,这样只会加剧医患关系的裂痕。我们有这样的生活常识,一位并不专业的大夫,如果能够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并耐心解释病理及用药方案,往往会被患者视作“好医生”。

  医患矛盾的解决,沟通是重要的桥梁,但在处理问题上,健全的调解、解决制度也尤为重要。医患之间的矛盾,不能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更不能在医患矛盾激化时让医生暴露在第一线。现在有些患者动辄将矛头指向医生,拿医生出气,实质是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失职,是医患之间理应存在的调解制度的不完善。
  
  回顾温岭刚发生的医患冲突,杀医嫌犯去年3月份做的手术,从12月开始找过医生四五次,甚至患者及其家人还跪在医生面前,要求继续治疗。而医生认为手术没有问题,看见患者及其家人如此这般,也不知该怎么办,无奈之下甚至表示“退你医疗费”。这是医患之间信任的缺失,也映衬出调解机制的不健全。

  医患双方的意见不统一,让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步入僵局,双方沟通四五次未有共识之后,双方是否曾想到找相关调解机构?此事是否有人上报到相关部门?如果早些经过“第三方”的调解,事态还会不会演变为暴力行凶?医患双方发生了矛盾,该找谁来协调?该如何协调?这些都仍需完善。没有一个有公信的“第三方”机构,矛盾中的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很容易演变为暴力冲突。

  在任何国家,医患之间都不可能没有纠纷和冲突。笔者认为,沟通是一种防范于未然的方式,调解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化解这种纠纷和冲突,根本上要多和患者沟通,取信于民的诉求表达,在矛盾发生后,也要有一套完整的调解和解决机制,将激烈的医患冲突导入理性平和的法治渠道。(胡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