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合:解决欠薪问题需地方公权力发力

12.02.2015  12:42

  据媒体2日报道,西安市七、八名农民工戴着面具站在寒风中“等薪来”,面具白底红字,写着“含泪讨工钱”“无颜见父母”等。6日,被欠薪的54名农民工如愿拿到了自己的110万元工资。戴面具讨薪事件最终得到解决,但还有多少农民工仍在讨薪的路上,却不得而知。每逢年关,农民工讨薪的新闻就不绝于耳。为讨工钱,农民工也是挖空心思,频出“奇招”。(2月11日中新网)

  每一年临近年关,农民工“讨薪潮”都会涌现,从来不曾消亡。重复的话题,雷同的剧情,年年上演,甚至让人感觉新闻疲劳。笔者认为,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需地方公权力发力。

  众所周知,早在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明确了恶意欠薪入刑,被司法机关认定为恶意欠薪的单位和个人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去年11月,人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11月24日至2015年2月10日在全国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12月底,中办、国办《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集中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严厉打击恶意拖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违法犯罪行为,保证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应得报酬。所有这些举措足见中央政府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重视和“清欠”决心。虽然这些举措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年关“风气”有所改善,而并未彻底改变。其根源在于地方公权力乏力。

  欠薪事件多发生在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究其原因一是那些欠薪的中小企业主,相当一批又遭遇到了政策、资金的歧视,普遍陷入高税负、融资难的困境,最终铤而走险,拔刀向更弱者,走向欠薪这样的危途。二是欠薪最多的建筑领域,不少工程的主导者往往是地方政府,充塞着权力寻租的工程重重转包后,基层建筑商为了获得利润,要么偷工减料,要么拖欠建筑工人工资。三是中央政府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三令五申,但缺乏谁来执行,不执行如何严格问责和追责的铁律。

  所以,要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地方政府公权力应该深化改革和反腐败,率先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然后才能督促欠薪企业主尊重法律和规定,对恶意欠薪入刑者入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