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江西省保障房建设问题

09.12.2013  11:56

内容提要: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小康提速目标中的重大民生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愿望日益强烈,尤其是对住房改善等切身利益问题尤为关注。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让群众早日住上舒心房。

明年新开工建设32.75万套

记者:我省保障房建设已保障到什么程度?

邝振胜:从2006年至今,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已累计投入资金1660多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31.5万套,建成102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万户,118万余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进了保障房,惠及人口超过370万,实现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

2014年,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新开工建设32.75万套,基本建成18万套,力争完成20万套基本建成任务。

不断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

记者:公平分配是保障性住房的生命线,我省怎样杜绝保障房变成集资房、福利房、关系房?

邝振胜:我省主要通过不断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有效杜绝保障房分配环节的变相、变形、变味。

一是严把准入关。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三级审核、三榜公示”资格准入制度。

二是严把分配关。在房源分配中坚持“统一摇号、公开销售(配租)、电视直播、全程公证”制度,确保了保障房租售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分配中,我省各地对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均予以政策倾斜,如对符合条件的残障人员,优先配租配售,并在楼层上予以适当照顾。

三是严把后续管理关。强化动态监管,建立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保障房对象家庭收入、住房现状、家庭人口情况等信息,对住房保障对象进行年度复查和不定期抽查,防止保障性住房申请“一审定终生”。建立健全督查、纠错纠偏和退出机制,通过督查、审计、监察、约谈等多种渠道主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复保障、不符合条件保障、骗租骗购等行为。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妥善处理群众投诉,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明年考核保障房入住率

记者:我省如何提高保障房的入住率,让保障房“叫好又叫座”?

邝振胜:建设保障房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为了让群众住得舒心、满意,我省坚持群众利益优先,不断完善保障房小区功能配置。

一是科学规划选址。在保障房选址上,充分考虑群众的现实需要,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公用设施完备、就业方便的区域,方便群众就业、就医、就学。在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同步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我省有的地方还在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中配建保障性住房,促进不同群体的相互融合。

二是优化户型设计。在户型设计上,坚持户型小、功能全、品质高、安全可靠的原则,优化户型设计,有效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交付使用前按照经济、环保、耐用的要求,提供较为完善的装修,具备入住条件。

三是坚持入住考评。今年,省住建厅对各地2010年前建设的保障房进行了入住情况考评。经考核,截至9月底,全省2010年前建设保障房入住率达89.12%。2014年我省将把保障房入住率纳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考核内容,进一步提高入住率。(记者 黄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