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警惕经适房乱象中的“权力自肥”丑态

26.02.2014  10:23

  户型三房两厅,最大建筑面积超260㎡,还配有车库,这样的小区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却是河北省邢台市的一处经济适用房项目—温馨家园小区。近日,该小区施工方反映,开发商将原本设计图纸为80㎡以下的经济适用房型,更改为100㎡以上的大户型进行施工,小区被邢台市党政机关多个单位团购一空。经适房,最终成了机关单位的福利房。(2月25日《大河报》)

  根据2004年住建部出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要将中小套型,中套住房面积严格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而温馨家园的开工时间是在2004年之后,该《办法》完全适用其面积规定,邢台市的相关监管单位和开发商不可能不知道。

  然而,开发商却将该项目原本设计图纸为80平米以下的经济适用房型更改为10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进行施工,显然违反相关规定。当地相关责任单位集体失语,任由经适房变身为商品房,进而堂而皇之的通过验收,并由部分机关单位的党政人员团购,明显具有“权力自肥”的特点。

  那么,擅自大幅度增加经适房面积,将经适房变成公权觊觎的“唐僧肉”,症结究竟出现在哪里?肯定的是,邢台部分机关单位的党政人员追求“鸠占鹊巢”的目的,并不是出于对经适房的刚性需求。试想,小区内停有奥迪A8、英菲尼迪等名车,哪个经适房房主会拥有如此令人艳羡的财富呢?

  毋庸置疑,在经适房乱象的背后,正是当地相关责任部门人员曝出的“权力自肥”丑态。其实,现实中公务员违规申请经适房的事例并不在少数,因为他们具有广泛的人际关系,而且手中握有普通公众所不可能拥有的公权力,所以就可以躲在暗处攫取大量的利益。当然,公务员购置住房没有错,采用团购的方式也是一种正常的渠道,但如果将经适房的性质和用途通过见不得人的手段进行篡改,就违背了经适房建设的初衷的目的。

  不难看出,国家规定在邢台市的现实执行中,俨然成为了束之高阁的摆设。从根本上而言,出现经适房乱象,根源就在于监督机制失范,不能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监督相关责任人的权力运行状况。当基层部门单位的“权力蛀虫”嗅到利益时,就会为手中的权力披上隐形衣,用手中的公权来追求私人利益的最大化,肯定的说,如果不能将公权的运行过程装入透明的笼子中,就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权力自肥”丑态的滋生。

  面对事件,相关部门不要在寻找托辞来遮蔽和掩盖事实真相,而应当以诚恳、积极的姿态向外界公布事件背后的来龙去脉,揪出事件背后的黑幕。在关注事件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制度失范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法和渠道,真正为“权力自肥”打造出透明的制度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