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和红会“掐架”:器官捐献两网上线

03.04.2014  14:23

2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www.china-organdonation.org.cn)正式开通。

3月19日,国家卫计委推出中国“首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施予受”。

继3月19日国家卫计委推出中国首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施予受”后,2日,中国红十字会下设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运作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也正式开通,该网站自称是“中国境内唯一接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网站”。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结束了长期以来公民身后捐献器官“捐赠无门”的困境,还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两个公民随时可以在线登记个人身后捐献器官志愿的网络平台。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作为普通公民,如果希望身后捐献器官,该去哪家登记?不同网站上的登记,在其去世后启动的捐献意愿确认,是否拥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截至发稿时,上述两家网站相关负责人,尚未给出明确答复。

焦点1

登记平台应该唯一吗?

红会称应统一整合到红会系统内;黄洁夫称应整合到“做得最好”机构

昨日,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其器官捐献志愿登记须知的第一条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唯一接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网站。

作为该网站的主管单位,中国红十字会亦表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是我国器官捐献工作进展、器官捐献相关知识、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以及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资格查询等信息的权威发布网站。

但3月19日在广州启动的 “施予受”网站,目前依然能接受公民器官捐献的志愿登记。

施予受”网站的主办方之一,国际扶轮3450地区器官捐献委员会主席王国林则坦言,“施予受”可能不是唯一,“但我们希望做中国最好的公民登记器官捐献意愿的平台”。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参与“施予受”网站的运行工作。该中心主任王海波表示,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包括各个社会组织、平台的参与。当然,对于每一例捐献器官的及时获取、有效共享和公平分配来说,统一的平台,是信息高效对接的关键。现在,国家也在着手整合器官捐献志愿、捐献管理、获取与分配几个平台的信息资源,但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其他方面,这个工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3月20日,在2014器官捐献国际学术论坛期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还处于成长期,应该有更多社会组织的参与,各省都可以想办法,跟社会组织或政府部门合作,开发便捷、服务能力强的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

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郝琳娜对此表示认同,但她也同时强调,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报名登记、捐献见证、人道救助和缅怀纪念,是国家授予中国红十字会的职责。因此,今后各网站平台上登记的器官捐献志愿者信息,应统一整合至中国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报名登记系统内。

此后,黄洁夫表示,器官捐献志愿者的信息,未来肯定需要整合,便于器官捐献协调员可以更快查询到一位潜在器官捐献者生前是否明确表达过捐献器官的意愿。至于整合在哪个平台?“谁做得最好,工作最受(公众)认可,就整合在谁那里。”黄洁夫说。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