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静:莫让一纸“确认书”毁了考生的梦

24.07.2015  16:39

  昨天上午,重庆晚报记者在云升苑小区见到了阳阳和她的母亲杨女士。母女俩的心情看上去并不太好。6月23日高考分数公布,671分的江津区文科第一名,让寒窗苦读十余年的阳阳开心不已。但是与复旦大学招生组和阳阳签署了一份“复旦大学2015年专家组咨询确认书”,却因为“啷个小数点后还有那么多位数字呢?不可能最后一名分数比我多0.262分嘛。”看着手中的复旦大学确认书,带着无比的遗憾,阳阳开始调查自己被弃录的原因。(7月23日《重庆晚报》)

  高考对于每一位莘莘学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为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深有体会,不仅对于考生,对于每位家长来说,高考也牵动着他们的心。如果说,高考考试是重要的人生转折点,那么填报志愿就是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分水岭。高考填报志愿需要每位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球,仔细斟酌,否则将会造成终身遗憾。

  今年,家住重庆市江津区的阳阳就遭遇了不幸。从小读书就特别不错,小学毕业后保送到江津中学,后来一直保送到高中,成绩都是班上乃至全年级前茅。6月23日高考分数公布,671分的江津区文科第一名,让寒窗苦读十余年的阳阳开心不已。但是,却因为轻信了复旦大学毫无法律依据的确认书,使她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据了解,因为轻信复旦大学重庆招生组孙老师的话,并与其签下确认书,导致阳阳与自己心仪的大学错过。据律师介绍,正常情况下,必须按照重庆教育考试院出台的规定,首先是出分数,然后根据分数线学生填报学校,最终学校通过填报分数线的高低来择优录取。像这样的一纸“确认书”是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更是一种误人子弟的做法。

  在笔者看来,导致阳阳填报志愿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法律意识的缺失。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按照正规程序来进行,切勿轻信任何没有法律依据的事情。阳阳的事情给我们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一定要懂法,更要守法。作为国家来说,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宣扬普法教育活动,形成人人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作为公民来说,更要自觉学法,在条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全面普及法律知识,不仅要做知法懂法的好公民,更要做法律宣传“小贴士”,让法律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