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再生稻“生”出新贡献

10.03.2015  12:36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惊蛰一过,耕种就要开始了。对耕田的农民来说,提前准备、早早行动是一年好收成的起点。安义县一种粮大户向笔者透露了今年种植2000亩再生稻的打算。他说:“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头季稻收割时,适当高留桩,通过水肥等栽培措施,使头季稻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发育而起的水稻,具有一种两收、增产增收等诸多优点,规模种植划算。

  笔者深为这位种粮大户的新打算高兴。因为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的种植结果证明,一季稻加上再生稻平均亩产可达900公斤,每亩比中稻高出300公斤。由于第二季投入少,每亩纯收益有900元,比中稻增收500元左右。为此,省农业部门编制的再生稻发展规划目标是,2014至2015年,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以上。而令人遗憾的是,去年,我省再生稻种植面积只有15万亩,今年预计推广面积只有30万亩。人们不禁要问:再生稻一种两收、节本高效,为何种植面积少?省农业部门专家给出了答案:再生稻区灌溉条件差、再生稻种植规模化程度不高,种植与收购脱节,再生稻米优质不优价等,影响了农民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

  农业专家告诉笔者,现阶段,我省600万亩中稻面积如全部推广再生稻,年可增加粮食12亿公斤。由此可见,在国家加大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今天,在海拔较低、光温条件较好的平原、丘陵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是我省挖掘粮食产能新潜力所在。如何做好推广再生稻这篇大文章?剖析再生稻推广慢的因素,恐怕还是要从多方面来“会诊下药”。一方面,省农业部门要把“中稻—再生稻”纳入双季稻的补贴范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还要结合标准良田项目建设,加大“中稻—再生稻”区农田小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干旱问题,为再生稻丰产丰收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农业部门要培育出一批优质品种,通过改善稻米品质,使再生稻米优质优价。需要谨记的是,须通过提高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通过高产示范辐射推广,以点带面,推动再生稻的大面积种植。

  在我省耕地面积减少,育种和栽培技术水平提高出现瓶颈的情况下,我们要多管齐下,一一化解因地制宜推广再生稻的难题,这样,“江西粮”就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农民种粮的“钱袋子”就能更好地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