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大学“更名热”成愚弄考生之“迷魂汤”

13.06.2015  11:34

记者日前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大学“更名之风”愈演愈烈,不少学校打出“提升教学质量”等旗号。但事实上,很多学校更名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不仅让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无所适从,其追求“高大上”和急功近利的思维也不利于大学精神凝聚。(新华网 6月11日)

一座校园的校名既是推销自身的招牌,又是吸引来者的名片,对于学校来说固然重要。随着考生数量的与日俱增,五花八门的大学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兴起,其中的校名也是各式各样,高端大气者有之、低调内涵者也有之,这就难免让众多考生和家长为此挑花了眼。

然而,客观上讲,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设施配件、服务特色、创新项目等方面与校名并无太大关联,校名档次高低也难以决定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毕业出路,因此一些学校过分推崇校名也难逃“掩人耳目”之嫌,归根到底还是校方负责人虚荣心在作祟和急功急利思想的驱使。如果只注重“面子工程”,改名换姓不过是徒有其表;如果不加强“里子建设”,追求浮夸终究会惹祸上身。

另一方面,大学“更名热”的背后也同样折射出考生及家长对“高大上”校名的期待和追逐,不少人将此作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和夸夸其谈的资本,其中多少夹杂着炫耀的成分,也不排除被其蒙蔽了双眼。但“校名”不是“名校”,“换汤”不等于“换药”,若仅仅依靠校名进行抉择、甚至被左右了行为思想,实在有些幼稚肤浅,这不仅会坑了考生、更是对高校的亵渎。

笔者认为,作为校方负责人,增强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方为聚贤纳士之王道,只凭借校名博得关注也只是空中楼阁,难以长久;同时也要在校园内大力宣扬和提倡务实风气,不再让所谓的“虚名”占据主导。作为考生及家长,货比三家、全面衡量、慎重选择才是择校之必需,要将学校综合实力与自身基本条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而非盲目以“”取“”。

更改校名虽可换一时之利,却绝非长久之计;华丽伪装虽可图一时之快,却终将露出马脚。只有潜心办学、苦心钻研、精心谋划、用心开拓,才能让大学真正以其内涵招揽八方学子,而非以校名汇聚世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