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胡海军:让子女“接班”有损国企核心竞争力

24.09.2014  12:39

  在人们的印象中,“献完终身,献子孙”“祖孙几代”同为一家国企效力的景象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而近一段时间,一些大型国企相继曝出“世袭招工”的新闻,让“接班”这一尘封多年的关键词重新受到公众关注(2014年09月23日新华网)。

  久违的“接班”重回了国企,说明我们的国企经过改革的阵痛,已经走出了艰难岁月,目前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很有吸引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接班”已经是多年来已经废弃的制度,“近亲繁殖”也毕竟不是什么好现象,所以也难免让人多了一些担忧。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的是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国企“世袭接班”、“近亲繁殖”,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其弊端显面易见。一是企业难以招聘到急需的人才。在机关事业单位都在实行逢进必考的时候,国企却还是凭着父母的关系进人,如此“接班”,必定挤占了人才进入企业的通道,使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二是冗员过多造成企业人浮于事。这种“世袭招工”必定降低了进人的门槛。并且进入人员可能不是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是因岗聘人,而是因人设岗。这样必然使企业冗员增多,成本加大。三是企业管理难以落实到位。近亲繁殖导致“夫妻室,父子科,外甥打水舅舅喝”的局面再次在国企上演,企业管理将陷入困局。

  国企的这种“近亲繁殖”,明显是在走“回头路”,是对这些年来国企改革成果的破坏。它在损害社会公平的同时,更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核心”利益。“世袭招工”,“近亲繁殖”导致国企的基因退化,很可能让企业走上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