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身边名校”成长

19.01.2015  14:17

  民生之本,教育为先。近年来,以提升“20分钟优质教育圈”为抓手,南昌市东湖区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全力构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地。如今,一个个环境更美丽、功能更齐全、设施更完善的校园投入使用,“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已逐渐成为现实。

  建并有序 平衡义务教育资源

  去年秋季开学日,右营街小学的师生们发现学校操场变了样,活动场地更宽敞了,崭新的塑胶跑道既美观又实用。“我们利用暑期对6所学校的硬件环境和信息化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像这个新跑道有弹性还防滑,可以保护学生的腿部关节,他们可以放心锻炼。”东湖区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针对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硬均衡”指标,东湖区政府以增加公用经费拨款、加大工程建设投入、加强设施设备配置等三项措施,促进辖区内各校硬件条件的均衡发展。自2013年以来,该区先后投入1.1亿元实施了两轮校园提升改造工程,已改造育新学校、邮政路小学等11所学校。

  在此基础上,该区还采取“建峰填谷,提升底线”策略,将滕王阁中学并入育新学校,将长巷小学并入豫章小学,将凤凰坡小学并入邮政路小学;新建改建了南京路小学、阳明学校、滨江学校、青桥学校,有效解决了局部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的问题,缩小了校际间的差距,让孩子们都能“读好书”。

  捆绑发展 打造教育人才高地

  2014年年初,百花洲小学教师余莉莉走进东湖小学录播教室,上了一节题为《荷叶圆圆》的语文课,这标志着该区“好课共享”活动在全省率先启动。据介绍,这是东湖区力促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共享的又一重要举措。

  东湖区教科体局负责人介绍:“该活动目前正在百花洲小学与东湖小学试点,百花洲小学已经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课、评课活动,并选出45堂优质课进行录播,与东湖小学教师共享,发挥名校放大效应。今后,这一做法还将在各区属学校推广。

  为提高全区教学整体水平,东湖区通过“捆绑发展”的方式,建立“好课共享”云平台,举办“做百花园幸福的教育人”主题教研特色展示、“同课异构”、网上研讨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该区还发挥育新学校、豫章小学、邮政路小学、百花洲小学等名校示范引领帮带作用,启动“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把全区16所学校分为4个片区,通过强强联手、就近组合、区间组合、同主题组合等多种形式,开展科学管理、教学研究、德育管理、特色办学交流。

  一校一品 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肃静!”坐在“庭审”中央的“小包公”重重敲槌,“法庭之上不要喧哗,请灰太狼控制好情绪。法律重事实,讲证据,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去年年底,东湖小学六(2)班的学生头戴卡通头饰,“审理”了“灰太狼在森林王国中制作、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一案。

  该校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对于青少年法制教育很重视,模拟法庭也在课堂上形成了常态,这对培养孩子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全面构建‘一校一品’的发展格局,才能办出特色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技之长。”东湖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区一手抓薄弱,一手抓特色,整体抓规范,重点抓示范,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一校一品”的特色办学之路。

  育新学校的“关注个性、培养特长、全员参与、展示自我”、城北学校的“我的中国结”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豫章小学的“和雅豫章、尚雅人生”……如今,该区每所学校都有了自己的金字招牌,各具特色的竞争力让东湖区真正实现了“名校就在身边”。

  李旸 江西日报记者 范志刚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