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理念 让生态保护与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01.12.2015  12:01

  ●金秋来

  绿色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浮梁县具有山青水秀的生态优势,并于近期成为全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市、区),如何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课题。

  近期,县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在县内各乡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并赴浙江省进行了学习考察。调研认为,浮梁县要学习浙江南部四县发展理念新、农旅融合深、市场体系全、扶持力度大的经验做法,擎“生态”旗,打“特色”牌,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凸显、产品安全、产业链完备的生态农业体系,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生态农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转变发展理念,力推农业转型升级。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正确认识工业与农业、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始终把农民增收致富、同步建成小康作为奋斗目标。切实转变片面数量型、高农残、低效益的生产方式,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的标准化、绿色化,引导生态农业从目前的自发零散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以工业管理的理念经营农业,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化、规模化,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有效对接,实现生产与加工、农业与旅游业交叉融合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把生态农业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县、乡(镇)两级主要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好生态农业发展“重头戏”,形成高位推动、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全面提速的强劲发展态势。采用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机制,设立专门的生态农业园服务管理机构,确保机构、人员、服务三到位。研究制定全县生态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意见,科学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完善对乡镇和部门的差异化年度考核制度,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目标考评和督查机制。

  统筹谋划,着力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站在全县高度统一谋划,科学布局,着力打造具有浮梁资源优势和高科技含量的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拟在浮北沿206国道区域内规划建设一个集中连片的生态农业产业园。以园区为载体,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和大项目落户,辐射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以《景瑶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加大力度推进从县城至瑶里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建设,贯通县城古县衙景区和瑶里景区,连点成线、农旅融合,做大做优瓷都“后花园”。在“十三五”规划后期,启动浯溪口库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建设,努力构建“两园一带”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强化“肥药双控”,推进农业生态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公众绿色安全消费需求新趋势,积极发展“三品一标”产品,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农民主动的标准化生产新机制。以“肥药双控”为抓手,把政策引导、技术示范与重点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取缔违禁农药,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防控、物理防控技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

  加大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强化生态农业科技支撑。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大力引进生态农业新项目、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农业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解决乡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断层短缺、素质不高的突出问题,通过高等院校定向培养、三支一扶招录以及在职培训等有效方式,尽快充实壮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多渠道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组织农村乡土人才、种养大户赴先进地区跟班学习,不断提高农民的实用技术水平。

  整合支农资金,突出扶持生态农业发展。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在本级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长的基础上,落实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用于“三农”的政策要求。紧扣生态农业这个重心,研究制定《浮梁县“三品一标”产品、产业发展奖励办法》,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激励和推动绿色有机农业大发展。采用政府贴息、投资补助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继续用好用活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促进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中受益。 (作者系浮梁县政协主席)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