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长青

01.09.2020  08:40

德兴铜矿四号尾矿库是亚洲最大尾矿库,依旧是未来可掘的一座“矿山”。通讯员张伟峰摄

彭泽县宏浩麻山矿业有限公司“矿山+工业旅游”让矿山更美。通讯员徐国勇摄

  本报记者 黎 军 沈秋平

  矿产,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矿山,总有资源枯竭的一天。可持续、循环式发展,于矿山而言似乎是个相悖的命题。

  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追求循环经济为目标的绿色矿山建设,是否能够破解这一难题,让矿区实现长效甚至永续发展?

  值得期待的是,记者在对绿色矿山为期约两个月的抽样调查中发现,一些矿企已经放眼长远,未雨绸缪使好“三板斧”——有的牢牢树立宁花大钱上技术也不舍弃一克有用废矿的理念,持续建好尾矿库,给未来再造一座矿山;有的规划深挖矿山红色历史资源,传承初心和奋斗精神;有的则以“矿山+”模式衍生新的经济业态,积极谋划矿山文化建设,探索矿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循环式发展新道路。

  第一斧:但留矿产于后人,再“”一座“矿山

  8月1日,在完成对江铜集团德兴铜矿的采访后,记者梳理发现,江铜集团德兴铜矿、中国黄金集团江西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在矿区均设有尾矿库,且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尾矿库,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通俗地讲,就是矿山的“垃圾回收站”。

  尾矿库收纳的真的只是“垃圾”吗?随着记者深入采访,答案显然不是。

  8月1日上午,站在堆筑高度达208米的德兴铜矿四号尾矿库大坝上,整个库区尽在眼底。德兴铜矿副总工程师兼环境保护部主任、环保高级工程师占幼鸿告诉记者,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排放出的尾矿目前均排放到这里,其中含有可观的有用成分,其经济价值不可估量。只是由于受到技术、设备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限制,不得不排到尾矿库。“尾矿库收纳的并非是‘废渣’,依旧是宝。暂时的贮存是为了长远的回收利用。

  上世纪90年代起,德兴铜矿开始对尾矿进行回收利用,先后成立了3家尾矿选铜生产厂家,2009年3月,整合组建成立了德兴铜矿尾矿回收厂,集中负责从大山选矿厂和泗洲选矿厂的选矿尾矿中回收铜金属及伴生的金和银,实现了集约化生产,成立当年就回收铜金属584.70吨。

  此后,通过不断整合技术力量,提升设备装备水平,德兴铜矿加快尾矿选铜的技术研究,形成了独有的尾矿选铜工艺和技术标准体系。2012年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机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进行尾矿资源化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通过CGF-40m3机械搅拌式粗颗粒浮选机在预选中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对尾矿中的粗粒级含铜矿物进行回收,有效提高了预先浮选的回收率。该技术获得了2017年度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8年,德铜先后在尾矿选铜磨矿工艺一、二段中引入了JM-2200BF和KLM-75型立磨机,有效解决了难磨粒子的单体解离问题,大大提高了再选工艺中的回收效果,并逐步形成了重浮联合预选—粗精矿再磨—再选的超低品位铜尾矿高效回收新工艺。该研究成果获得了2019年中国国际铜业市场与发展高峰论坛“铜业创新奖”。目前,尾矿回收厂尾矿日处理能力达2万吨,从2009年成立至2019年底,累计从尾矿中回收铜金属达9088吨。

  “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必须立足未来。”德兴铜矿副矿长周炳说,“我们把‘用未来思考今天’‘创造永远的绿色’‘成为广受尊敬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资源型企业’等江铜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始终贯穿于发展全过程。

  四号尾矿库,这个容量达8.35亿立方米的亚洲最大尾矿库贮存的,依旧是未来可掘的一座“矿山”。

  与德兴铜矿有着同工之妙的,是金山矿业有限公司、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均建有尾矿库,将暂时无利用价值的尾砂封存在库区。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公司还创新利用尾砂建筑尾矿库坝体,尾砂经过造浆冲填到模袋内,分层堆筑,形成模袋坝体。该项技术已经通过专家鉴定,公司阳山尾矿库扩容应用模袋法冲填尾砂筑坝也成功实现。该尾矿库建坝已用尾砂80万立方米,代替了大量的土资源开挖。根据推算和远景规划,该技术不仅可延长该尾矿库的服务年限18年,而且能为公司节约资金约7000万元。

  第二斧:红色历史赋能,深挖矿业精神富矿

  阳光下绿意盎然,草木苍翠,林间偶然传来一阵鸟鸣声。7月31日早晨,站在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二坑矿区山脚下,远处人工开凿而成的崖壁上,依稀可见斑驳的岩石,和与之相望的中华钨矿公司旧址,一起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

  “铁山垅钨矿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这里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开办的第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中华钨矿公司所在地。”对铁山垅钨矿历史有着详细研究的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党群部主任华峰告诉记者。

  据介绍,位于于都县铁山垅镇的铁山垅钨矿,于1921年开采,1932年正式成立中华钨矿公司。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兼任公司总经理。公司所产的钨为中央苏区创造了巨大财富,换取了大量的药品、食盐、布匹、枪支弹药等紧缺物资,成为苏区重要的经济来源。中华钨矿公司也由此成为国有企业的“”和“”,公司旧址于2015年被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确定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铁山垅钨矿。随着矿山资源的逐渐枯竭,铁山垅钨矿于2009年12月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重组为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

  经过近百年开采,铁山垅钨矿资源储量大幅衰减,公司发展滞缓。如何让百年老矿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公司亟待破解的难题。

  “除了钨,我们还有一座‘富矿’有待深挖。”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聂荣锋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寻找到了破题的方向。”这座“富矿”,就是铁山垅钨矿历史留下的红色基因。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铁山垅钨矿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座有着红色基因的功勋矿山。

  “矿产资源总有挖完的一天,但是文化不能断、精神不能丢。”华峰告诉记者,铁山垅钨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公司有两个规划:一是建立中国钨矿博物馆。再现红军当年开采钨矿情景,按照历史进程分阶段全面展示中国钨矿的发展史,展现以中华钨矿公司和铁山垅钨业为代表的工业遗址,讴歌钨矿工人“坚守初心使命,奋勇拼搏进取”的红色传承。二是建设铁山垅红色教育旅游休闲基地。以中华钨矿公司旧址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为主线,融合矿山历史、工业遗址、科普教育、山水林田湖项目和秀美乡村建设,打造集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地质公园、休闲观光、民风民俗、休养避暑于一体的红色教育旅游休闲中心。

  目前,公司已经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开展规划,资料整理、旧物件收集等工作也正在进行中。有关专家表示,铁山垅钨矿拥有中华钨矿公司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矿山工业遗址等丰富的红色文化、工矿文化。未来,可以将其打造成党性教育基地、红色传承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从革命战争年代的不怕牺牲、献身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艰苦创业、奋勇拼搏,百年老矿的红色基因得到传承,也形成了其独有的矿山文化。

  “规划一旦实施,我们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聂荣锋对未来满怀信心。

  实际上,艰苦奋斗、创业创新的精神基因,也深深镌刻进了江铜集团德兴铜矿60余年的发展历史。1958年德兴铜矿成立,铁山垅钨矿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支援德兴铜矿建设。“铜矿的干部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德兴铜矿副矿长周炳告诉记者,“其中就包括铁山垅钨矿。”德兴铜矿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海纳百川,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德铜精神从创业时期的“惟无而创,惟艰而趋,惟苦而赴,惟需而立”,一路发展成为新时期的“爱矿敬业、务实担当、创新进取、协作共享”。德兴铜矿从白手起家发展到现在的中国第一大在产露天铜矿山、采选流程全部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机械化联合作业和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的现代化矿山,正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铜矿山迈进。

  第三斧:矿山+新业态,谋求转型升级新发展

  “矿挖完了,我们要留下什么?矿山企业怎样才能实现持续长远发展?”这是彭泽县宏浩麻山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传虎这十几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来自南京的孙传虎,早年在江苏省镇江市经营矿山,生意顺风顺水。然而,一盆冷水将他浇醒了。2008年,因环保新政策,他经营的3座矿山被连续关停。7月3日,在彭泽县宏浩麻山矿业有限公司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那段经历,孙传虎回忆道:“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生态环境、绿色发展,这是我曾经忽视的。

  痛定思痛。他找到了矿山关闭的原因,也走访了矿山附近的居民。“说实话,对我们做矿山开采的,矿区周边的老百姓从心底来说是不怎么欢迎的。”孙传虎坦承,“矿挖没了,山体破坏,满目疮痍,环境污染,这可能是老百姓最为担忧的。”几十年的从业经历让他感触颇深。

  自那以后,孙传虎持续关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特别是环保方面的政策。“生态矿山、守法诚信、粒粒精品、和谐共赢”的经营理念逐步在他的脑海中形成。

  2010年,作为招商企业,孙传虎来到彭泽,接手了麻山矿业有限公司。这次他汲取了教训,致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绿色矿山。尽管矿山还有20多年的开采量,但他已经开始更为长远的绿色谋划。

  孙传虎对未来的思路十分清晰——“矿山+工业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康养”。

  “未来我们要在矿区建立科普基地。”孙传虎说,矿石的形成、不同矿石的成分和用途等,矿山在这方面的科普具有先天的优势。通过科普基地的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同时,发展工业旅游。目前,公司正在积极争取彭泽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推进廊道建设。今后原矿加工的产成品可以直接通过廊道运输至江边码头装船交付给用户,矿区内部道路建成游客专用步道,减少安全隐患。矿石的开采、破碎、加工各个环节都可以供游客参观。

  宁静的生活,纯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都吸引着城市居民,这让乡村游变得火热。孙传虎表示,彭泽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他还计划把“矿山+”融入整个县域旅游布局中,把现代矿山文化与新的发展项目有机衔接起来。公司准备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康养中心,把游客留下。“归园田居”,这个取名于陶渊明诗词的项目已开始实施。

  绿色矿山建设,从把“绿”留住,到让“绿”长青,折射的是新时代矿业人日益增强的绿色环保意识,以及创新实践“两山”理论的自觉思考和有益探索。向着绿色矿业大省目标迈进,江西虽任重道远,但朝气蓬勃、步履铿锵!

  评论

  建设矿山文化大有可为

  黎军

  有人类文明的地方,就有文化的印记。矿业及开采亦是如此。

  从夏商开始,我国就进入青铜器的文明时代,青铜文化源远流长。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矿产资源因不可再生而越来越少,尤其是进入近代社会后,随着工业的浸染,曾经身披绿装的矿山被不加限制地采伐、挖掘。然而,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矿山的生态平衡也遭遇着严峻冲击。

  长此以往,矿山与青山,成了一对难以两全的矛盾?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5年来,这一论断已实践成为破解这对矛盾的最佳方案,以加强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为要义的绿色矿山建设应运而生。

  没有人比矿业人更清楚,矿产总有挖完的一天,唯有精神可以传承不息。在创建绿色矿山的实践中,他们深切地感到:矿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矿产具有的天然经济价值,它还蕴含着社会层面的价值——文化。

  文化是矿山的灵魂,是矿山的另一种形态的资源。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它是两者转化和永续发展的纽带之一,也成为绿色矿山建设的题中之义。

  近两个月来,笔者在对全省建成、在建的绿色矿山的抽样调查采访中,欣慰地发现,一些矿企在开采自然矿产的同时,已在主动谋划挖掘另一座精神之矿——矿山文化。

  矿山文化也是多样的,如何发展?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善于谋划,协同发展。

  有的矿山具有厚重的红色历史,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是现实的、物化的革命教育场地;有的矿山身处当地区域旅游圈中,拥有融合旅游的外部环境;有的矿区,本身就是一处现代工业生产的科技普及地;还有的矿区,因为鲜为人知的生产方式,吸引大家关注……

  矿山文化,是矿山留给社会的又一座资源大矿。不论情形各异,笔者认为矿山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旅游和科教。

  矿山旅游——一是发展工业旅游。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项目。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矿产从爆破、开采、选矿到冶炼、成品等一系列生产过程都十分陌生,充满着神秘色彩。如对在建的矿区进行工业旅游的设计、打造,让游者能身临其境了解采矿的全流程,或对地下开采的部分闭矿区开发诸如“下井”的体验环节,一定能吸引不少的“矿迷”。二是无中生有新的旅游业态。配套当地旅游规划和矿区的工业旅游,衍生旅游产品,比如休闲康养等。

  矿山科教——一是设计工业科普教育。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了解地质历史的标本。加强国民尤其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其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矿山则是一所鲜活的课堂。二是打造红色工业传统教育。老一代矿业人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矿业精神,发掘这些历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干部培训,既是对那份初心的传承,更是践行新时代高质量建设现代矿业使命的责任所在。

  而这些矿山文化业态的形成,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具有绿色矿山的基础,是矿山恢复后的绿水青山。因为只有当这些绿色存在,才具备了发展旅游或科教业态项目的基本条件。

  旅游红火了,必反哺矿山;科教普及了,定裨益社会。这般,从“青山——金山——青山——金山”的双循环发展路径便可形成。对矿山而言,这即是更长远意义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和永续发展之路。

  就这点而言,又岂有不创建绿色矿山的理由。

  建设绿色矿山,生态环保的必由之路;建设矿山文化,绿色矿山的善治之举,且大有可为!

  相关链接

  传承红色基因,开发工矿旅游

  案例一:开采历史长达120年的锡矿山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以锑资源储量世界第一、锑品产量世界第一、锑产品质量世界第一,毫无争议地摘得“世界锑都”桂冠。

  锡矿山不仅是矿藏宝库,还是文化宝库。

  在锡矿山治理中,冷水江市启动实施锡矿山工矿旅游开发工作,建设好锑都博物馆并整合省级保护文物“古碉堡”“烈士塔”“锑文化展览馆”“忆苦窿”“现代锑工艺流程”“千米垂直矿井”等旅游资源,并进行提质改造升级,打造成为国家级工矿旅游示范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矿山先后被列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国务院第二批工业遗产保护单位。

  案例二:依矿而生的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建于此,以白银城市发展脉络和白银有色矿业开发历程为线索,展示了白银有色金属开发的卓越功勋和白银城市发展的巨大魅力,从多角度凸显“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矿山精神。

  白银露天矿是新中国成立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矿业遗迹,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在这里,还留下了共和国开国元勋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白银建设、赞赏矿山精神的珍贵历史。2017年,“甘肃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命名获批。该公园分为矿山景区、矿业历史文化长廊和主题公园。该公园也是首批立项建设的全国28家矿山公园之一,现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

  案例三:安源煤矿百年历史,遗留下大量的工矿文化遗址遗迹以及波澜壮阔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工人俱乐部、消费合作社、总平巷、盛公祠、运煤铁路、蒸汽机车等矿业生产遗址、活动遗迹、红色文化遗迹。这些遗迹遗址中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内保存了大量工矿文化和红色历史文物。

  2010年5月,安源国家矿山公园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2017年,安源景区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是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集纪念、教育、旅游、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