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过度关注打扰了女教师应有的平静生活

12.08.2015  12:02

  “我对你们孩子怎么样……说我是贪污犯,我没有贪污一分钱!臭不要脸你们!”2015年8月1日下午,郜艳敏冲出家门,对围聚在村子广场上唠嗑、打牌的村民破口大骂。事情起因是,她听说村里有人说她闲话,指责她教学水平低下,挪用捐款,刻意败坏村子形象来博取同情。(2015/8/11澎湃新闻)

  1994年,18岁的郜艳敏被拐至太行山下的小村庄。2006年,担任代课教师的经历让她当选“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三年后,郜艳敏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

  而随着近日对她不断的关注,让她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才出现了她在外面骂人的场景。为何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她,怎么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

  笔者认为,还是因为持续的关注,让她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被翻开的历史来看,她身上的遭遇可以算是一部故事,甚至也被翻拍成了一部电影。一名女性因为人贩子而被拐卖到大山里做了别人的老婆,这样本该是悲伤的故事,却因为当事人郜艳敏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了当地受人敬仰的老师。这其中的确存在着不少无奈,也因为阴差阳错而导致了这名女性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偏离,但是人们更乐于将自己的情感用于到她悲伤的故事上来。

  很多人关注她,并且愿意出资赞助她的教学和当地村庄的建设,是因为她故事背后的哀伤,还是仅仅单纯的消费她的悲伤故事呢?本来应该归于平静的生活,因为再次曝光,而让郜艳敏身上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持续的关注让同村人认为她在消费村子里的落后,来博取更多的赞助金钱。这样的关注度,其实不再是帮助她过上好日子,反而让她和村里的人形成了一种隔阂。

  很多人愿意帮助她,其本意是为了让这名不折不饶的成功女性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毕竟她的前半辈子的确受到了太多不公的遭遇。但她却并没有因为善款的到来而收获应有的喜悦,而最后一张她与众人合影的照片,当所有人都在合影中露出笑脸的时候,唯独看到她没有笑。可见,她内心的深处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乡亲的不理解,太多人持续关注和消费她不幸的过去,让本应该充满温暖的她承受来太多外界的压力。其实,对她最好的帮助或许并不是金钱,而是减少过多的关注,还她一个平静的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