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记东华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宋金如

07.01.2014  14:57

  本报记者李文亭 文/图

  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耄耋老人。

  退休26年,仍坚守在高校实验室,用试管、量筒、试剂等,测算分析矿石的2400多个数据,主持编定4项国家核行业标准,参与制订多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规范。

  退休26年,每天都很忙碌,在高校实验科研、教书育人,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她,就是东华理工大学共产党员、87岁的退休教授宋金如。

  潜心科研 硕果累累

  上午11时,记者采访宋金如老人时,她还在实验室做实验。

  这里很静,只有真空泵发出轻微的声响。工作台面上,摆放着新疆送来的矿石样品。她身着白色实验服,戴着老花镜,专心检测矿石中的铼元素含量。轻巧娴熟的动作,让人难以置信,她年逾耄耋。

  1926年,宋金如生于吉林永吉县,1951年东北师大化学系毕业,先在阜新矿务局上班,后进核工业系统工作,再赴贵州参加“三线”建设,于1981年调入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华东地质学院。她所在的实验室叫“稀有稀散实验室”,以核燃料为中心,重点研究矿石中铀、钍及伴生元素的分离技术和测定方法,是铀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由于铀、钍的放射性危害,有人望而却步,改行进入其他领域,她却一路走来,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激情,尤其退休后,壮志不改。

  对宋金如来说,做实验是她最大的乐趣,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要进入实验室,就感觉年轻了许多。”她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摆弄试管、试剂,不论双休日和寒暑假,她风雨无阻;不论春节和元旦,她经常节假不休,每年工作350天。同事计算过,她的工作日是一般教师的175%。按高校教师每年正常工作200个工作日算,她退休26年,完成了一般教师45年的工作量。

  这是何等的执著。凭着这种精神,宋金如先后研究铀、钍、锆等40余种元素的吸附性能,并建立相应的分析检测方法,有的入编“铀矿地质分析测试规程”,列为国家核行业的标准。1995年,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会邀请她参与《分析科学大全》编写,成为当年中国唯一的特邀作者。她5次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地热水样中硫酸根和硼的测定,提供数据100%准确可靠,在法国、冰岛18个国家38个实验室的比对实验中名列前茅,成为江西闻名全国的核元素分析测试专家。

  严谨认真 为人师表

  东华理工大学的张燮教授,提起宋金如,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2013年初,学校承担的中广核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但在审核结题报告时,宋金如发现4个参数相互矛盾。当时,距春节只有8天,负责数据的老师也已离校,但她坚持“重查”。于是,她和项目组同志一起,从仪器调试到数据分析,全部重来一遍。那些天,看着她踩着结冰的小路去实验室,大家都为她担心。4个参数100多个数据的测试完成,确实发现了错误。她高兴地说:“这样多好,明天打扫家里卫生,后天踏踏实实过年。

  2006年,80岁的宋金如编著出版《铀矿石的化学分析》,填补了这个领域我国教材20年空白。“为了这本书,她花费的时间和心思,常人难以想象。”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罗明标说,书中50多个分析方法,是她以前做过的。出版之前,她不放心,又全部验证一遍,足足比别人多花了一年的时间。宋金如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深深影响了她的学生。久而久之,凡是跟她做过实验的人,都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工作态度更加严谨细致。

  学校每年的校友聚会,看望宋金如成为独特的风景。看到宋老师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做实验时,几百种化学试剂信手拈来,毫无偏差;虽年逾八旬,但身板硬朗,比实际年龄年轻了许多,她的学生格外开心,总是用康乃馨表达诚挚的祝福。

  追求梦想 快乐永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实验、搞科研,单调重复,不觉得乏味吗?

  “不会呀!要做的项目做不完。每做一个项目,要查找资料、思考方案、设计步骤;得出结果后,还要写出实验报告。每到这时,感觉特别满足。”宋金如用东北话说,人生是有限的。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为学校做点有用的事情,是我的梦想追求,也是最大的快乐。

  记者发现,宋金如不仅热爱做实验,还是一位感情丰富、内心豁达的长者。她不爱逛街,不打扑克牌,但喜欢看“星光大道”节目。80岁那年,她开始学电脑,上网看新闻。虽然很少外出,但外面的精彩知道的还真不少。她生活俭朴,实验室用了40年的电风扇,也舍不得更换;一个搪瓷碗用了15年,一直爱不释手。但是,当学院为贫困学生设立助学基金时,她一下拿出5000元。退休后,她无偿为实验室“打工”,课题组发劳务费时,总是让给其他同事。她说:“年轻人比我更需要。

  去年“教师节”前夕,东华理工大学党委向全校师生发出号召,向宋金如老师学习。学校党委书记徐跃进表示,宋金如老师是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出的身边楷模。

  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几十年来,宋金如同样有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和追求,这就是:献身军工、科教报国。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