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中的坚守 记修水麟祥堂罗盘传承人卢龙锋

21.08.2015  19:14

 

(图一  车制罗盘坯)

  新华网江西频道8月21日电(黄一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但令毛羽在,何处不翻飞”。茫茫丛岭江西修水县黄龙山脚下,几间陈旧的茅屋,几具简单的刀锯,几嘀清脆的钻声,一个憨厚的青年男子,正聚精会神地用手中的毛笔,在一块车圆的樟木板上书写着、传承着我国古老而神秘的罗盘文化,他就是麟祥堂罗盘老作坊主人卢龙锋。正是他的继承与坚守,已经有着900多年历史的麟祥堂罗盘制作技艺才得以保护和弘扬。目前,该项技艺正在立项申报九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图二   书写罗盘)

   一种思想 传统文化接力棒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神,神秘莫测,从古代的指南针到民间堪舆术用的罗盘,无不彰显着华夏子孙的智慧,散发出灿烂瞩目的光芒。千百年来,享有“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江西”美誉的江西,更是以罗盘文化而傲居,而这种传统的罗盘文化在麟祥堂罗盘老作坊里得到了真实的写照。

  麟祥堂罗盘老作坊,远望只不过是一栋普通陈旧的老民宅,近看,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大门正上方,有一块长方形的砖砌牌匾,依稀可见苍穹有力“麟祥堂”三字,破旧的门匾两边砖墙呈八字形向外张开直冲屋顶,其造型独特、古朴庄重俨然像一个古代官府小衙门。

  麟祥堂罗盘最初出自于宋代黄龙山黄龙寺里的高僧司马头佗之手,距今约900多年,清朝乾隆年间由黄龙寺一老道人传给他祖上一个叫卢麟祥的人,传说卢麟祥这个人少时非常聪明好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因年少丧父,被黄龙寺一老道长收养,老道长传他造罗盘秘法,成年后在关龙洞专职于罗盘制作。据解放前《卢氏十修家谱》记载,卢麟祥因制做罗盘和行风水术有功,乾隆帝奖赏他五品顶戴官衔,并赐建八字门麟祥堂,其所制做的罗盘也就世称为“麟祥堂罗盘”。此后,麟祥堂罗盘一直以“传子不传媳,传媳不传女”的方式世代相承。民国时期麟祥堂罗盘鼎盛一时,在湖南平江的长寿街以及湖北通城县的麦市镇都设有专门卖罗盘的店铺。后经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洗劫一空,只有留守在这深山沟里的麟祥堂才躲过这一劫。现传至第九代传人卢龙锋。

 

(图四  麟祥堂成品罗盘图)

  卢龙锋,一个极具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民间艺人。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后,他本可到外面闯一番事业,但看着年迈的父亲在微弱的煤油灯下秉笔夜书,精雕细刻着罗盘。他忍不住问父亲,为何要这般坚持。父亲回答得很简单,祖传的技艺传到自己手上不容易,如果在自己手上丢了就对不起列祖列宗。正因为父亲这种执着的精神和信念,彻底让卢龙锋改变了外出闯荡的想法,也因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于是,他毅然担起了麟祥堂手工罗盘制造任务,也由此担起了这项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

  面对父亲眼中的这项传家宝技艺,卢龙锋决定不仅要将它继承,还要将罗盘文化发扬光大。但每当他雄心壮志的时候,烦恼也总是有的,在光怪陆离、声名功利的今天,他两个年幼儿子长大后是否跟他一起学做罗盘?他家这门祖传绝活能传多久?将来谁来接自己的班?他根本也没有底。为此,为有人能继承这门祖传技艺,传到他这一代,他要改变祖上“传子不传媳,传媳不传人”的祖训,吸纳更多有兴趣的人来传承这门技艺,只要有人愿意跟自己学,他都愿意教,必竟只要有人学会了,祖传的艺技才真正不会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