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天丈地绘山河——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09.08.2015  15:16

  新华网西安8月9日电(记者吴晶晶、石志勇)这是一支用脚步和忠诚丈量祖国大地的队伍——

  他们六测珠峰、两下南极,28次进驻内蒙古荒原,32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1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超过57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400多圈;

  他们在戈壁荒原上纵横驰骋,在高山大川间负重攀登,在城市乡村奔波忙碌,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织就一条条绿色的经纬线。

  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用忠诚和奉献,铸就了一个光荣的名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61年:战天斗地,执着坚守

  如果说测绘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开路者,那么大地测量就是测绘工作的先行军。而国测一大队,则是一支大地测量的“野战军”。

  国测一大队成立于1954年,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布下一张细密的大网,精确测定出每个点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为国家各行业建设提供参照。这就意味着,无论高山、森林、湖岛,还是沙漠、戈壁、沼泽,他们一律都要走到测到。

  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为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国测一大队队员六闯“生命禁区”,凭着惊人的勇气,超常的坚忍,顽强的意志,两次测定珠峰高度。

  如今已80岁高龄的邵世坤老人是1975年参加珠峰测高的8名队员之一。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奇险的珠峰北坳,像一垛500米高的雪墙横挡在队员们面前,最大坡度达70度,而且雪崩频繁,裂缝很多。

  “当时我们背着几十斤重的仪器装备和食品,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用结组绳连接着,一步一滑向前挪动,每走几步就伏在冰镐上大口大口喘气。经过两天的负重行军,终于登上了北坳顶部,把大地测量的重力点测到了海拔7050米的高度。”邵世坤说。

  红色的觇标最终树立在了珠峰之巅。1975年,中国第一次向世界宣告珠峰的精确高度:海拔8848.13米。

  几十年过去,不管测绘的科技手段发生什么变化,国测一大队的工作环境没有改变,他们所经历的艰难险阻非常人所能想像——

  冰雪严寒、高温酷暑、沙漠干渴、雪崩雷击、洪水野兽、山高路险等种种危险,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在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的沙漠中心,大地如蒸笼,他们焦渴难忍,头晕眼花,仍争分夺秒,不敢懈怠;

  北疆阿勒泰地区最冷时温度达零下45度,他们操作仪器,为了使精度不受影响,不顾刺骨的严寒,脱掉手套;

  他们远涉重洋八万里,在极寒之地经常内衣汗透,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仍精益求精,最终填补南极测绘的空白;

  在繁华的都市、热闹的乡村,他们走南闯北,忍受别人的不理解和轻视,为了完成任务顾不上停下来歇歇脚,看看周围的世界……

  61年来,在野外作业时因遭遇坠江、车祸、疾病、饥饿、冰冻、落入雪窟、遭遇雷击等不幸,国测一大队共有46名队员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遗骨,大多数永远地留在了荒野测区,连块墓碑都没法安置。

  三代人;一种精神,一脉相传

  “‘测一代’前辈们怀揣着对祖国无限的忠诚,奠定了一大队的精神基础。‘测二代’们则传承和弘扬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在改革的浪潮中坚守、奉献、磨砺。在新的历史时期,‘测三代’们始终保持了测绘人的本色,开拓创新,勇往直前。”国测一大队党委书记刘键说。

  一代代测绘人薪火相传,铸就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这是测绘人的“传家宝”。

  2005年,国家决定用新技术再次测量珠峰高程。以“测二代”为领头人,带着“测三代”们再次向青藏高原进军。

  为了攻克海拔6300米的西绒布观测点,队员张建华接受了任务。出发时还是晴空万里,中午却骤然风雪大作,气温急剧下降,能见度只有一两米。营地通过对讲机一直在呼唤着张建华的名字,可他没有回音,仿佛消失在茫茫的雪海中。

  身处险境,张建华没有放弃。他把所带干粮都让给藏族雇工吃,带着他们越过了10米宽的冰裂缝和30米长、坡度几乎超过60度的悬崖。当他们终于走出西绒布冰塔林回到营地时,所有队员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一个星期以后,张建华又再次穿越中绒布冰塔林,他啃着硬干粮,化雪饮水,坚守点位七天七夜,圆满地完成了测量任务。

  这一次,测绘人将珠峰的高度标定在8844.43米,也标定了测绘精神的新高度!

  人们常赞测绘工作是“经天纬地 开路先锋”,然而其背后的付出非常人所能想象。很多队员一年有十一个月在野外,根本谈不上照顾家庭。

  几乎每个队员在谈到家庭的时候,对妻儿、对父母都会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内疚。“我欠家人的永远还不完。但是既然已经欠下了,总要图一头,我至少要做一个合格的测绘人。”年轻的二中队队长任秀波说。

  老队员薛璋回忆说,1991年国务院授予国测一大队“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后,一些队员去沿海某地作报告。有人听完报告说,你们这群人图什么?

  “在外人看来,我们测绘人是有些‘傻’,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傻’,才会有最准确的珠峰高度,才会有一次次填补国家测绘空白,才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国测一大队队长肖学年说,“60多年来,不管时代怎么变,无论社会怎么冲击,国测一大队的魂始终都在。”

   传承与创新:尖兵铁旅,开拓进取

  时代不断发展,国测一大队也在变: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管理体制,大力培养高技术人才,加大高新装备投入……

  机载激光雷达是一大队近年来引进的高新技术设备。航空摄影,听上去比徒步丈量轻松多了。但由于作业需要,航摄飞机机舱内外部是连通的,飞行高度接近4000米,没有加压舱,没有吸氧,气流颠簸,加上低温,滋味可想而知。

  年轻队员王宏宇2014年11月接受了北京机载激光雷达航飞任务。这次任务总计232天,王宏宇的飞行时间200多小时,与正式飞行员一年工作时间差不多。而这期间,他的妻子正怀孕,一个人在家待产,他没有请过一次假,直到孩子临出生前才完成任务赶回家。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测绘提出更高的要求。尽管测绘的技术装备有了很大改善,但测绘工作者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在我国西部,一直有约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没有1∶5万地形图,这一空缺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从2006年起,用5年时间开展了西部测图重大专项工程。

  国测一大队负责的都是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的测区:“天上无飞鸟、地上无走兽”的南湖戈壁,方圆几百里内荒无人烟,饮水需要从200公里外的哈密市运进来;昆仑山脚下,深入无人区域500多公里;当时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到处是高山、悬崖、深谷、塌方……

  2007年至2009年,国测一大队累计投入人员90人,车辆近40台,圆满完成了西部测图工程青藏、新疆广大区域的测量任务。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测一大队作为国家测绘事业的一支尖兵铁旅,完成了全国二分之一以上国土面积的大地控制测量任务,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等水准复测、海岛礁测绘、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以及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等一批急难险重的重大工程任务。

  就这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一代代队员行走祖国大地、踏遍海角天涯,在量天丈地绘山河的豪迈中,铸造出中国测绘人的精神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