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愚公” 记安远蔡坊乡渡江村欧阳帮文

10.01.2015  23:26

    早就听说,安远县蔡坊乡渡江村年近六旬的村民欧阳帮文,30多年来回穿梭在蔡坊山间小路上,默默无闻、风雨无阻、不图回报为群众修路9条,修桥8座,总长度70余公里,被人们称为“深山愚公”。近日,记者来到蔡坊乡,慕名对其进行采访。

    记者在蔡坊乡渡江村允义通往塘背的公路上,恰巧碰到欧阳帮文。他和往常一样,头戴毛线帽,脚穿解放鞋,推着一辆盛满泥沙的小铁二轮,在乡间道路上蹒跚前行。欧阳帮文告诉记者,前阵子,一辆大车把这条黄泥路压了个大坑,行人走路或骑摩托车得十分小心,他准备前往将其填平压实。

    欧阳帮文出身贫寒,自幼在蔡坊乡渡江村允义屋长大。蔡坊乡位置偏僻,除了特地来这儿的客车外,几乎看不到其他路过的车辆。山路崎岖狭窄,雨天过后坑坑洼洼,大潭小滩,石头当道,事故多发,这便是当年村里通往圩镇道路的真实写照。欧阳帮文14岁那年,父亲蹬着自行车带他去赶集,一不留神滑倒在一个深陷的水坑里,从此落下脚疾常年待在家里不能外出。这件事给欧阳帮文的触动很大,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这路修好,为乡亲们做点好事。

    上世纪80年代,二十刚出头的欧阳帮文带着铁锹、铲子等工具开始修路。当时工具简单,他用镰刀将两边的树杈掩盖的路段挖开,用沙子、石头填路。沙子、石头全是靠自己从河边肩挑过来,一年下来,用坏的扁担就有10多根。后来,他去工地打工,第一个月他没要工钱,就向老板要了现在的这个铁二轮。在用沙子填路修路中,他发现,用沙子填的路遇到雨天很容易就被冲走了,下次又要重新填补,于是他想到用水泥来加固。几十年来,他想方设法用自己打零工的钱购置水泥。

    由于山里的桥大都是木桥,一到大雨时很容易被冲毁。于是,在修路的同时,欧阳帮文又多了个修桥的任务。为解决村民过河不方便的问题,老人把自家的木头和水泥装上三轮车,在小河上搭起便民桥。

    30多年来,欧阳帮文赶上阴天就到不平整的路段挖排水沟,下完雨就来铺碎石,风雨无阻为群众修路9条,修桥8座,总长70余公里。在30多年的修桥修路期间他也听到很多质疑声。刚开始许多人都不理解,认为他傻,不愿与他打交道,甚至有顽皮的少年还经常在路上戏弄他,“搞破坏”。但渐渐地,人们发现脚下的路宽了、平坦了,路面上凸起的石头不见了,曾经要小心翼翼跳过去的泥潭被沙子填平了,大家这才意识到老人是认真的,开始肃然起敬。道路平整了,村民出行不用再绕行五六公里了。

    有人对欧阳帮文说,你这一辈子用来修桥修路的钱都可以盖一座新房子,你不后悔吗?他摇摇头说:“不后悔,只要看到人们从我修过的路和桥上平安走过,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目前,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欧阳帮文所在的村子许多泥土路都铺上了水泥,路更通畅了。老人的“让大家走平坦的路”的心愿正逐步实现。(阳桂芳 特约记者赖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