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合:记者假摔试验的真意是警示受众

03.03.2014  12:33

  自从央视马年春晚播出小品《扶不扶》后,“扶不扶”已经成为今年热词。扶还是不扶?管还是不管?昨天下午,深圳晚报派出三路记者,分别前往深圳4个区的8个不同类型地点进行现场测试:看看危难之时到底有多少人、在多长时间里施以援手。(2月28日中国青年网)

  看了这个新闻报道,有网友评论说这是“媒体已经放大了负能量”,可笔者认为,道德试验在全球都有,在于揭示一种直观现象,只要试验不触及法律,其真正用意是警示受众,假摔试验就是这样。

  近年,有关“扶不扶”的事件和争论不断,特别是近日深圳35岁的IBM深圳公司管理人员梁娅倒在深圳地铁蛇口线水湾站C出口的台阶上,因救援不及时,50分钟后死亡引发议论。深圳晚报应该是基于这事件而做出的假摔试验。其真正用意在于告诉市民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警示受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再次告诫市民“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去年,美国《读者文摘》杂志还全球设局丢钱包考验诚信度。在包括纽约、伦敦和孟买在内的16个城市中都公平地在非常显眼的地方被故意放置12个钱包,钱包里面均装有家庭照片、联系方式以及30英镑(约合人民币293.5元)的现金。但是在这192个钱包中,只有不到一半(90个,约47%)的钱包最后被归还。其用意在于教育那些捡钱包不归还的人知错就该,从而增强其道德意识。假摔试验的真意也应该是这样,易引发市民的内心风暴和震撼。

  实际上,这样的道德试验在我国其他城市和大学都进行过,比如超市故意多找钱,学校故意丢饭卡,或将脏物故意丢在显眼的大道上看有没有人挪走等。这些试验虽然是局部的个例,反映出的现象却令人反思,其道理和小品《扶不扶》一样。

  假摔试验是在告诉市民,弘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看似不大的事情面前,自觉增强道德观念,从点滴的身边小事做起,因为讹人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并会在舆论的不断谴责中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