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记者探寻杭州公共自行车管理经验

07.10.2015  18:30

今年国庆节,杭州西湖位列当天全国十大最堵景点榜首。江西台记者占伟探访其中,发现杭州城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对比南昌的交通,杭州并没有因为外来游客的大量涌入而陷入困境。城市管理窥一斑而知全貌,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成功管理对南昌有何借鉴之处?请听报道:
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在西湖旁的楼外楼菜馆吃饭,排号竟然排到了100多位。在记者腿发软、肚子饿的时候,对“人满为患”这个词有了最切身的感受。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记者发现,在杭州城人员较集中的地方,基本都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看到这,记者对杭州的公共自行车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感到怀疑。因为6年前,南昌也曾经推广过城市公共自行车,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种绿色出行方式已经难以推广。而杭州市民可以凭手机电子钱包或公交IC卡付费,一小时以内免费,一小时以上1元钱,超过3个小时,每小时3元钱。由于杭州的付费系统关联个人的手机钱包或公交IC卡,这就从源头上解决了自行车“借而不还”的现象,而这正是南昌公共自行车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
增强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实用功能是杭州的另一成功之处。记者在杭州的行政中心、地铁出口、车站附近、景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随处可以看到自行车租赁点。举个例子,普通市民出差,可以直接从家门口或单位附近租上自行车,骑到车站,再还掉,方便又实用。而南昌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定位就是观光或健身,功能单一,实用性不强,被市场淘汰也是情理之中。
近期南昌因拥堵问题饱受市民诟病,提倡绿色出行也是效果不佳。对照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成功经验,记者认为,城市管理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像拆迁、重建式的大手笔,更重要的是在微观管理上下功夫,要花更少的钱,取得更大的实效。毕竟,精于管理,更显大智慧。